27国拒绝对中印加税,特朗普白忙一场,冯德莱恩:欧盟要自己做主 特朗普这回算是碰上了“铁板”。他一心想让欧盟帮自己出头,对中国、印度加征100%关税,结果27国集体说“不”,冯德莱恩还直接放话,欧盟要自己做主。 这场美欧博弈,表面看是关税问题,背后其实藏着一场关于自主权与利益分配的大戏。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叮当响,欧盟却不再甘当“跟班”,这个局面怎么看都让人觉得悬念十足,故事还远没演完。 特朗普的如意算盘其实并不复杂。对外,他摆出一副“全球警察”姿态,要求欧盟配合对中印加税,说这是惩罚俄罗斯的“正义之举”。 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招更像是借刀杀人。特朗普嘴上说自己愿意跟进,实际上是想让欧盟先下场试水,这样一来,美国国内的物价压力就能推给别人,自己还能少树两个大敌。 毕竟,中国是美国少数能做生意的大买家,印度又是印太战略的潜在棋手,真要一刀切,美国自己得不偿失。 其实美国这一套“单边主义”操作,欧洲老早就不陌生。比如当初美国以“保护本土产业”为由,对欧盟钢铁产品加高关税,德国车企都差点搬家去美国。 再早一点,《通胀削减法案》直接砸钱吸引欧洲企业,搞得欧洲产业链差点被挖空。每次美国“出手”,欧盟都得掏腰包买单,这次特朗普又想让欧盟为美国战略背锅,欧洲人自然不乐意了。 欧盟这次顶住压力,主要还是看清了自己的三笔账。第一笔,贸易离不开中国和印度。中国市场对德国汽车来说就是“续命水”,每年几千亿欧元的生意谁说丢就丢? 印度呢,欧盟一边想和印度谈自贸区,一边还靠印度倒卖俄罗斯石油,给欧洲人供暖加油。真要对这俩加税,欧盟自己先得断了气。 第二笔,制裁的代价早就让欧洲人吃尽苦头。对俄罗斯的18轮制裁下来,欧盟工业都快喘不过气了,民众取暖费都得精打细算。 要是再对中印加税,化工、奢侈品这些行业肯定首当其冲,生产成本动辄多出四成,最后还不是欧洲老百姓自己埋单?这可不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三笔,欧盟也不是没底气。美国施压,欧盟也准备了反制清单,还在推进8000亿欧元的“重新武装欧洲计划”,要在防务上少受美国掣肘。 过去跟着美国走的结果,就是欧洲出钱买美国武器,自己啥好处也没捞到。这回欧盟干脆说,关税政策还是自己说了算,不做别人棋盘上的棋子。 其实,欧盟敢这样顶住美国,背后还有个大背景,就是美欧同盟这几年裂痕越来越深。从产业链争夺到关税互怼,再到这次对中印加税的分歧,美欧的利益早就不在一条线上。 美国想让盟友买单、自己得利,欧盟却越来越明白,自己的经济不能老是靠边站。欧盟17万亿欧元的体量,有自己的产业和市场,完全没必要事事看美国脸色。 当然,欧盟和美国还没到“分手”那一步。毕竟在防务、制裁俄罗斯这些问题上,欧盟还是要依赖美国的,但像这次关税这样,欧盟更愿意自己拿主意。 其实欧盟内部也很分裂,这次投票加税,27国里面只有10国支持,5国坚决反对,还有12国干脆弃权。这种局面说明,欧盟各国算盘不一样,谁也说服不了谁,更不可能被美国一句话带偏。 这次特朗普一番操作,结果是白忙一场。欧盟的拒绝,说明盟友不是随叫随到的“工具人”,利益一旦冲突,谁也不会盲从。 对于欧盟来说,顶住来自美国的压力,是一次用经济理性对抗外部政治施压的尝试。 这个选择,其实也反映出国际关系的一个大变局:经济利益才是硬道理,多边合作比单边命令更有未来。欧盟不再甘心做美国的“马前卒”,而是要在中美之间找到自己的平衡点。 整体看下来,这场风波其实是全球多极化的一个缩影。欧盟越来越多地强调战略自主,未来这样的选择只会越来越多。 美欧之间还会有合作,但“你说了算”的年代恐怕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特朗普该明白,世界棋盘上,每个玩家都有自己的算盘,谁都不是谁的影子。 参考资料:冯德莱恩回应特朗普要求对中印加税:欧盟会自主决定 2025-09-22 12:22·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