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自从中国掌控稀土命脉后,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近年来许多国家发现巨量稀土资源,就连一

自从中国掌控稀土命脉后,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近年来许多国家发现巨量稀土资源,就连一向被认为资源匮乏的日本也存在,土耳其甚至仗着自己拥有世界第二大稀土矿,想要中国的技术。 话说回来,中国在稀土这块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慢慢站稳了脚跟。那时候经济起飞,稀土矿区从内蒙古包头一直铺到江西赣州,储量探明后直接占了全球大头。到2024年底,全球稀土氧化物总储量9000万吨,中国4400万吨,占比49%,产量39万吨中中国占69%。这不是光靠资源堆出来的,中国是唯一一个从开采到冶炼再到应用全链条都搞定的国家。其他地方挖出来的矿石,好多还得运到中国加工分离。要知道,稀土可不是随便挖挖就能用的,得经过复杂萃取,纯度不高的话,啥高科技都玩不转。中国这套技术,全球九成以上都靠它撑着。 可就是从中国开始管得严实后,稀土价格跟着水涨船高,2010年出口总量控制一出,国际市场直接翻了好几倍。那些以前舒舒服服靠中国供应的国家,顿时慌了神,开始四处找替代。结果呢?这几年全球稀土新发现层出不穷,储量数字听着吓人,但产量整体才刚回暖,2024年全球39万吨,比前一年多3.7%,十年复合增长12.2%。储量倒有点下滑趋势,从高峰期的1.3亿吨降到9000万吨。可勘探投资没停,澳大利亚、非洲、拉美热火朝天,中国以外的矿床找了不少。为什么?简单,稀土是电动车电池、风力发电机、军工设备的命根子,谁不想抓在手里?但话说回来,这些新发现多是矿石总量,实际能提炼的氧化物少得可怜,开采成本高、技术门槛厚,短期内撼不动中国地位。 拿土耳其来说,这事儿最典型。2022年他们一炮打响,宣布在埃斯基谢希尔省挖出694百万吨稀土矿石,号称全球第二大,够全世界用千年。听起来牛气冲天,全球哗然。可细抠数据,矿石里真正能用的稀土氧化物才3800万吨,品位低,选矿冶炼得烧大钱。土耳其能源部长阿尔帕斯兰·巴伊拉克塔尔2025年1月访华时,直奔主题,说愿意和中国公司合作,但得换技术转让。1月7日,他公开表态,希望拿矿权换加工设备和指导。 结果呢,中土双方在第26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签了自然资源与采矿业双边合作谅解备忘录,谈矿业技术和数字化合作,还拉上第三国机会。可土耳其那边坐地起价,中企投资行,但必须交出稀土加工技术,不然免谈。这红线一划,合作就卡壳了。土耳其还想拉澳大利亚、加拿大、日韩一起开发,加入美国矿产安全联盟,玩双面胶。但实际呢,他们技术跟不上,矿石堆在那儿,短期开采不了大规模。2025年9月,土方又重提这事儿,说储量换技术合理,可数据真实性和可开采比例还悬着,国际上质疑声不少。中国这边稳扎稳打,没急着松口,合作得一步步来。 日本这情况也挺有意思,本来被当成资源穷国,结果把眼睛盯上大海。2021年他们在太平洋小笠原诸岛专属经济区发现海底稀土泥,估算1.6亿吨,够全球用几十年。关键元素钕、镝啥的都有,够做磁材。但海底5000多米,水压大如山,机器人臂得扛千吨力,开采难比登天。2025年,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JAMSTEC推迟了原计划,钢管从英国迟到,试采挪到2026年1月。用“地球号”钻探船,从南鸟岛海域5500米深回收沉积物,先收35吨泥浆测试。 三周时间,全球首创深海稀土试点。2027财年再来一次长试采,一个多月。东京那边砸重金,跨部门战略创新推进,目标2028财年把开采的稀土扔进国内生产线。听起来雄心勃勃,可现实是,管道采购5月才完,工程延后,商业规模还得等几年。日本产量小,全球份额低,这海底玩意儿短期内顶多是实验,难改对中国加工的依赖。 再看瑞典,北欧这小国也蹦出来了。2023年国有矿业公司LKAB在拉普兰省北极圈内挖出Per Geijer矿床,稀土氧化物超100万吨,欧洲最大。伴生磷矿,埋在冻土千米深,开采得融冰排水,成本不低。2025年,瑞典勘探重点继续,继Per Geijer后又现Gyttorp稀土矿。LKAB计划建处理厂,2029到2030年商业生产,成欧洲少数精炼能力企业。 矿藏总量更新到170万吨氧化物,欧盟视察团盯着,资金注入模拟爆破和排水方案。塞尔维亚那边也跟风,2024年矿产勘查投资6440万美元,涨一倍。但话说回来,瑞典产量目前零星,Per Geijer申请开采许可还在走程序,2030年前难出大货。欧盟想借这摆脱中国依赖,可全球八成精炼在中国,瑞典这矿床虽大,加工链短,短期内还得求人。 全球稀土储量集中中国、越南、巴西、俄罗斯,中国4400万吨稳居第一,其他三家加起来也超不过。近年新发现多,投资回暖,但勘探不到2012年一半高峰。澳大利亚非洲拉美热,欧洲北美急,但开采难、技术贵。土耳其日本瑞典美国,各显神通,可瓶颈在冶炼,中国控90%精炼,85%加工。价格一涨,找矿就多,这现象说白了,是市场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