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十八罗汉被团灭 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真以为是段子。乌克兰方面报道,8 月 30 日乌克兰情报局联合马里乌波尔的游击队,在俄军第35集团军的指挥部外头点了一堆干草。 没人能想到,这堆烟火窜进地下掩体后,直接端掉了俄军 18 名军官的性命。他们全栽在了一氧化碳手里,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这波操作成本低到令人发指,效果却炸得俄军指挥系统疼了好几天。 要知道俄军第 35 集团军可不是什么杂牌部队。这支部队从远东滨海边疆区调过来,下辖导弹旅、防空旅等精锐力量,是顿巴斯前线的主力之一。 他们的指挥部本该是铜墙铁壁,却被一把干草熏成了坟墓。乌军总参谋部后来证实,这 18 个人里有导弹、炮兵、电子战等关键岗位的军官,相当于直接卸掉了该集团军的 "大脑"。 马里乌波尔这地方本来就是块硬骨头。俄军当初花了八十多天才拿下这座海港城市,打通了克里米亚到顿巴斯的补给线。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占领区的游击战能玩出这么大花样。 游击队就像藏在暗处的蚊子,平时看不显眼,叮一口却能让俄军元气大伤。这次动手前,他们肯定把指挥部的通风系统摸得门儿清,不然不会选在掩体最脆弱的地方点火。 更讽刺的是,俄军自己也玩过类似的 "管道突袭"。上个月他们几百名特种兵钻进废弃天然气管道,结果因为甲烷中毒损失不小。 现在轮到他们被气体攻击,只不过这次的 "武器" 换成了更接地气的干草。战场就是这么魔幻,重金打造的防线,可能栽在最原始的战术上。 乌克兰游击队这两年越来越会玩了。之前黑海扎里尔哈奇岛的俄军被海马斯炸懵,就是游击队精准报的坐标。他们像地里的蒲公英,看似零散却无处不在。 马里乌波尔市长助理早就说过,城里还有大量抵抗力量在活动。这些人熟悉地形,擅长用最低成本制造最大混乱,这次的 "干草奇袭" 就是教科书级别的操作。 泽连斯基之前就公开承认过,乌情报部门在专门 "清除" 俄军高官。但谁也没料到他们能把行动搞得这么 "生活化"。 没有无人机狂轰滥炸,不用精确制导导弹,一把火加几捆干草就解决了大问题。这种打法正好戳中了俄军的软肋 —— 他们把太多资源砸在了坦克大炮上,却忽视了最基础的安全防护。 俄军在顿巴斯部署了七万多兵力,各种重型装备堆得像小山。可前线指挥部的安全措施却糙得像纸糊的。 地下掩体通风不足,警戒哨对周边干草堆视而不见,军官们更是毫无防备。这种低级失误在现代战争里简直不可思议,说难听点就是拿人命开玩笑。 这 18 个人的损失远不止数字那么简单。导弹和炮兵军官一死,前线火力支援的协调肯定要乱套。电子战专家没了,俄军的通讯加密系统可能出现漏洞。 乌军这一把火,相当于精准拔掉了俄军的几个 "信息节点"。后续好几天,第 35 集团军的进攻节奏明显慢了下来,估计是在忙着重新搭班子。 对比俄军之前在马里乌波尔的强攻,现在的处境简直魔幻。他们当初为了拿下亚速钢铁厂,连 "郁金香" 迫击炮都用上了。可如今在自己的指挥部里,却被最原始的烟火气呛得没了脾气。战场就是这么现实,你永远不知道对手会用什么招数招呼你。 乌克兰这边倒是把低成本战术玩出了花。从游击队引导炮击,到用干草制造毒气攻击,每一招都精准打击俄军的弱点。 他们没有俄军那样的重武器优势,就靠灵活和精准吃饭。泽连斯基说的 "人民战争",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 不是非要硬碰硬,找准软肋下手更管用。 现在俄军估计把指挥部周边的干草堆都清干净了。但这种心理阴影不好消除。说不定现在俄军军官进掩体前,都得先闻闻有没有煤气味。 一场本该严肃的军事行动,愣是被搞出了点黑色幽默的味道。这也提醒所有人,战场上最致命的往往不是高科技武器,而是对细节的疏忽。 俄军这次算是栽在了自己的傲慢上。他们总觉得游击队掀不起大浪,结果被狠狠上了一课。18 条人命换不来一场胜利,只换来了个国际笑话。这种教训,估计够俄军高层喝一壶的了。毕竟在现代战争里,轻视对手的代价从来都很沉重。
猜你喜欢
这互联网太无聊了,每天看一些投稿笑的肚子疼[捂脸哭][捂脸哭]
2025-09-22
copy姨娘专属
生活中的精准仪器都被你们发现了[doge]我的幽默灵感片场人间值得有欢喜
2025-09-21
知名社恐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