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澳大利亚表示,如果中企若不主动出售达尔文港,他们就要强制征收。这事说白了,就是澳

澳大利亚表示,如果中企若不主动出售达尔文港,他们就要强制征收。这事说白了,就是澳方自己先挑明了关系。 2015年,澳大利亚北领地政府正为达尔文港的亏损发愁。这个连接亚洲的门户港口,年吞吐量不足500万吨,连年亏损让地方政府焦头烂额。 此时,中国岚桥集团以5.06亿澳元竞得99年经营权,并追加6亿澳元改造资金。到2025年,港口吞吐量飙升至3500万吨,带动当地GDP增长2.3%,5000多个家庭因此受益。这本是双赢的典范,却因一场政治风暴变了味。 转折点出现在2023年。美澳军事合作突然升温,美国在达尔文港旁扩建军事基地,2024年投入2.7亿美元建航空燃料库,B-52轰炸机和F-35战斗机频繁起降。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国内舆论开始渲染“中国威胁论”,将港口运营与国家安全强行挂钩。尽管澳方两次安全审查均未发现风险,2025年4月,总理阿尔巴尼斯仍公开宣称:“中国企业控制下的局面不可接受。” 更耐人寻味的是,2025年5月,澳大利亚媒体爆出与特朗普关系密切的私募基金Cerberus计划竞购港口。这家由前美军高官创立的资本集团,其介入时机与澳方态度转变高度重合。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政府提出的收购价仅1.8亿澳元,不足港口当前估值的十分之一,补偿比例低至9.3%。这种“强买强卖”的戏码,连北领地前总检察长都怒斥:“当年联邦政府默许租约,如今却为选票撕毁契约!” 达尔文港的博弈,本质上是澳大利亚在“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悖论中左右摇摆。2025年7月,阿尔巴尼斯访华期间,随行企业代表团规模空前,凸显澳方对中澳贸易的依赖。 仅2024年,澳大利亚对华出口额就达1960亿澳元,占其总出口的62%。但另一方面,美国通过关税政策施压澳大利亚无人岛,甚至将企鹅栖息地纳入制裁范围,这种“盟友优先”的做法却未动摇澳方站队决心。 这场风波的连锁反应远超预期。标普全球评级机构警告,强制征收可能拉低澳大利亚信用评级;意大利里雅斯特港的教训近在眼前——2018年政府干预中企收购后,本土资本纷纷撤离。 更讽刺的是,澳大利亚一边威胁强征,一边仍指望中国购买其铁矿石和牛肉。但中方手中握有三张王牌:国际仲裁,按中澳投资协定,澳方需支付超30亿澳元赔偿,贸易反制,2025年中国刚恢复的葡萄酒、龙虾订单可随时冻结,战略威慑,中国海军舰队同年绕澳巡航的画面,远比外交辞令更具说服力。 从商业逻辑看,澳大利亚的算盘注定落空。岚桥集团八年投入2亿澳元升级设施,港口估值已达19.3亿澳元,而澳方提出的收购价连成本都覆盖不了。 更致命的是信誉损失——若今日能对中企强征,明日日韩企业岂非同样面临风险?东盟国家正密切关注事态发展,这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线枢纽的命运,或将影响整个区域合作格局。 如今,达尔文港的起重机仍在轰鸣,但政治阴云已笼罩这片繁荣之地。澳大利亚的选择,暴露了某些国家在“规则秩序”与“强权政治”间的真实立场。 当契约精神沦为选举筹码,当国家安全成为万能借口,全球投资者不得不重新评估:这个曾以法治著称的国家,是否还值得信任? 这场风波最终会如何收场?澳大利亚能否承受经济与信誉的双重代价?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