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宗李炎是唐朝有名的皇帝之一,开创了“会昌中兴”局面,他的即位之路比较顺利,在他之前的三任太子有两任都早早去世,是被别人拥立上皇帝之位的。 李炎原名李瀍(chán),是唐穆宗李恒的第五子,为宣懿皇后韦氏所生,是唐文宗李昂同父异母的弟弟,被封为颍王。 李昂比较喜欢自己的侄子--敬宗的儿子晋王李普,即位以后想立他为太子,可是李普早早就夭折了,文宗十分悲伤,只能追赐李普为皇太子聊以自慰。悲伤一段时间之后,太和六年(832年),他又立自己的儿子鲁王李永为太子,可惜开成三年(838年),李永也突发疾病去世,连续两个比较看重的继位者去世文宗大受打击,文宗因此抑郁成疾。 但皇位总是需要有人来继承的,立太子这件事朝廷上下都比较看重,开成四年(839年)十月,文宗的宠妃杨氏提议立文宗的弟弟安王李溶为太子,文宗没有同意,而是鼓起勇气立了敬宗的第六个儿子陈王李成美为太子,这次李成美倒是活得好好的,但还没有来得及行册礼,文宗就因为之前长期的抑郁生了重病,命不久矣。 皇帝快要驾鹤西去,李成美的太子之位又还没真正落实,关于太子之位的争夺自然就起来了。 开成五年(840年),文宗秘密下旨让宦官枢密使刘弘逸与宰相李珏(jué)等人保护陈王登基。但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和鱼弘志非常迫切想要上位,于是想要拥立新的继位者,希望借此取得拥立之功。 他们利用太子李成美年纪小又体弱多病为理由提出重立皇太子。李珏据理力争,但毕竟仇士良和鱼弘志手里掌握着神策军,强行假传诏书把李炎立为皇太弟之后,在当天夜里统兵把李炎从十六宅接到了大明宫少阳院,百官在东宫思贤殿谒见李炎,以武力的方式完成了太子之位的更迭。 不久之后文宗驾崩,李炎即皇帝位,也就是唐武宗。李炎即位后,将已过世的生母韦氏追册为宣懿皇太后。会昌二年(842年)四月,群臣又为李炎奉上尊号“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年号会昌。 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创造了有名的“会昌中兴”,但可惜在位时间并不长,因为李炎迷信道教,长期服用方士所炼制的丹药,最后因此去世,只维持了六年的统治。 参考文献: 《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 《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