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06年,钱玄同的新婚之夜,他坐在床头,对新娘徐婠贞冷冷说道:“我不爱你,娶你

1906年,钱玄同的新婚之夜,他坐在床头,对新娘徐婠贞冷冷说道:“我不爱你,娶你是迫不得已。”可2年后,徐婠贞接连生下6个孩子,其中一子不仅是我国原子能的奠基人,“两弹一星”获得者。   1939 年北京的冬夜,徐婠贞坐在灯下整理钱玄同的遗稿,指尖突然触到《新青年》合订本里夹着的泛黄纸页。 那是 1898 年在湖州徐家藏书楼,两人一起抄录的《新学伪经考》笔记,钱玄同的字迹遒劲,旁边还留着徐婠贞补充的小字注释。 眼泪瞬间模糊了她的视线,那些从青梅竹马到包办婚姻,从相互疏离到相濡以沫的岁月,像电影般在眼前闪过。 这沓遗稿,不仅藏着丈夫的学术理想,更藏着他们用责任与包容,为子女筑起的家风根基。   1906 年婚后的北京,钱玄同每天清晨都会提前半小时起床,帮徐婠贞劈柴生火。 彼时他刚从日本回国,一边在京师大学堂任教,一边参与《新青年》的编撰,白天忙着抨击旧礼教,晚上却会放下笔,陪徐婠贞学白话文。 有一次,徐婠贞读错了 “注音字母” 的发音,钱玄同没有笑话她,而是找来纸板,亲手制作注音卡片,一个个教她认读:“这个像小月牙的是‘ㄅ’,跟‘波’的音对应,你看这样记就容易多了。” 徐婠贞后来回忆,正是这份耐心,让她慢慢放下了对包办婚姻的抵触,这个在外头激进的 “新文化闯将”,在家里从未摆过架子。   1912 年,钱玄同因倡导白话文受到保守派攻击,家里收到匿名恐吓信,徐婠贞没让他知道,悄悄把信烧了,只是每天多炒两个他爱吃的菜,在他熬夜写文章时,默默端上温热的莲子羹。 有天夜里,钱玄同伏案写作到凌晨,抬头看见徐婠贞还坐在旁边缝衣服,便问她怎么不睡,她笑着说:“你写你的,我陪着你,心里踏实。” 这份无声的支持,成了钱玄同最坚实的后盾。后来他在文章里写道:“我能毫无顾忌地闯,是因为家里有个懂我的人。”   1922 年钱三强出生后,钱玄同把更多精力放在子女教育上。他不允许孩子读 “四书五经”,却要求他们背白话诗、学科学常识; 每天傍晚,他会带着孩子们在院子里观察星空,用简单的语言讲行星运行的道理;周末则带他们去书店,让每个孩子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 徐婠贞则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她常说:“做人要踏实,就像你父亲做学问那样,不能投机取巧。” 有一次,钱三强因贪玩没完成作业,徐婠贞没打没骂,只是让他在院子里站着,直到他主动承认错误,才拉着他的手说:“知道错了就好,以后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钱家生活陷入困境,钱玄同又患上高血压,徐婠贞偷偷变卖了自己的首饰,换钱给丈夫买药、供孩子们读书。 钱三强当时想放弃学业参军,徐婠贞拿出钱玄同写的信:“你父亲说,中国要强,得靠科学,你去学物理,就是在为国家出力。” 在母亲的劝说下,钱三强重新振作,考上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赴法国留学。临行前,徐婠贞把那本夹着早年笔记的《新青年》交给儿子:“带着它,就像你父亲陪着你一样。” 1948 年钱三强回国后,始终牢记父母的教诲。他在原子能研究所工作时,像父亲一样严谨治学,每天最早到实验室,最晚离开; 对待同事,他传承了母亲的温和包容,常主动帮年轻科研人员解决难题。 1964 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钱三强第一时间来到父母的墓前,把喜讯告诉他们,手里还捧着那本珍藏多年的《新青年》。 如今,钱三强虽已逝世,但他的女儿钱祖玄继承了家风,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学校里开设 “家风课堂”,讲述祖父钱玄同与祖母徐婠贞的故事,教孩子们 “做人要踏实,做事要尽责”。 钱家的老宅虽已翻新,但院子里那棵钱玄同当年亲手种下的槐树仍在,每年春天都会开出满树繁花,像在诉说着这段跨越百年的家风传承。 钱玄同与徐婠贞的婚姻,虽始于包办,却在责任与理解中开出了最美的花;他们的家风,从湖州藏书楼的读书笔记开始,经过三代人的践行,成了 “踏实、包容、求知” 的精神符号。 这段故事告诉我们:好的家风,从来不是靠言语说教,而是靠一代代人用行动,把爱与责任刻进骨子里,代代相传。     参考资料:《狂人日记》的催生者.2005-12-09国学网 钱玄同逝世80年:因为他,周树人成为了“鲁迅”. 金羊网

评论列表

乡下人
乡下人 1
2025-09-19 19:56
两年生六个孩子?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