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美国财长:若中方不主动让步,美国将升级局势,可能对华实施禁运。 这话从贝森特嘴

美国财长:若中方不主动让步,美国将升级局势,可能对华实施禁运。 这话从贝森特嘴里说出来时,正好是 2025 年 4 月 —— 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落地两周年的节点。 当初美国砸下 520 亿美元补贴,喊着要让本土半导体产能三年涨 30%,可如今第三方机构统计显示,本土晶圆厂产能只提升了 12%,德州某新建晶圆厂甚至因为缺核心设备,投产时间比计划晚了 8 个月。 更拧巴的是,中国市场占着全球半导体消费的 45%,高通去年在华营收仍占 34%,英特尔也有 31%,一边想卡中国脖子,一边自家巨头的钱袋子还攥在中国市场手里,这禁运威胁从根上就站不住脚。 5 月,贝森特急匆匆跑了趟欧盟和日本,想拉着盟友搞 “对华出口管制清单”。 可欧盟根本不接茬 —— 德国大众、宝马去年在华销量占了全球四成,光是宝马沈阳工厂,一年就给德国总部贡献 18% 的利润;法国空客还压着 280 架中国订单没交付,总金额超 300 亿欧元,这些企业天天给欧盟委员会施压,哪敢跟着美国禁运? 欧盟贸易委员私下跟媒体说:“我们不会为了美国的政治诉求,砸了自己企业的饭碗。” 日本表面点头附和,背地里却留了口子 —— 对华出口的半导体刻蚀机,许可发放量比去年还多了 5%,毕竟日本半导体材料在华市场占比达 62%,真禁运了,日本信越化学、JX 日矿这些企业的营收得砍半。 6 月的美国,大选预热已经开始,俄亥俄、密歇根这些 “铁锈州” 成了焦点。当地农机厂老板总把经营差的锅甩给 “中国商品”,贝森特放狠话,其实是帮共和党拉选票。 可他没提的是,这些州的农机厂,每年从中国买的精密轴承、液压阀占了生产成本的 23%,比如俄亥俄州某农机企业,去年光从山东采购的轴承就有 120 万套,真禁运了,中国反制先断的就是他们的零件供应。 该企业负责人私下抱怨:“要是真禁运,我们的生产线顶多撑 3 个月。” 7 月,贝森特的威胁刚过一周,中国商务部就公布了新一批自美采购清单:大豆 600 万吨、玉米 300 万吨,比去年同期多买 15%。 但这不是 “让步”—— 中国饲料行业每年需要 1.2 亿吨大豆,美国大豆蛋白含量达 38%,本来就是重要来源,这次采购只是按国内需求调整的常规操作。 同一时间,中国跟东盟的贸易数据也出来了,一季度双边贸易额同比涨 8%,RCEP 框架下的贸易占比已经提到 38%,明显是在扩宽市场,减少对美国单一市场的依赖。 8 月,美国企业的压力就显出来了。 全球最大的光伏逆变器企业 Enphase 是美国本土巨头,可它 70% 的核心芯片靠中国台湾代工,而台湾代工所需的硅料、光刻胶,50% 来自大陆。 要是美国真禁运新能源部件,大陆只要限制相关原料出口,Enphase 的产能直接就得腰斩。 特斯拉更慌,上海工厂去年给美国市场供了 18 万辆 Model Y,占美国市场 Model Y 销量的 27%,贝森特放话后,特斯拉股价当天跌了 3%,投资者都看明白:真禁运了,美国本土工厂根本补不上产能缺口。 9 月,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直接给财政部递了份报告,明说要是对华禁运半导体材料,美国企业每年会少赚 420 亿美元,更会逼着中国加快研发替代材料,3 年内可能彻底失去中国市场。 SIA 还列举了数据:美国半导体企业在华有 12 家封装测试厂,雇佣了近 8 万名员工,真禁运这些工厂就得停工。 要知道,SIA 背后站着高通、英特尔这些巨头,他们的话语权可比贝森特重,这份报告一出来,不少人都看明白,禁运计划大概率只是说说而已。 其实贝森特要的 “中方让步”,说白了就是让中国按美国的规矩来 —— 比如减少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的补贴,多开放服务业市场。 可中国的逻辑很清楚:贸易平衡得靠双方都拿出诚意,不是靠一方施压。 2025 年初,中国已经扩大了汽车零部件、医疗设备的进口关税减免范围,美国企业的产品占了其中 22%,但这是中国为了升级国内产业主动做的调整,不是被逼的。 现在的中美经贸早就绑在了一起:美国消费者靠中国日用品压着通胀,去年中国输美日用消费品占美国市场的 28%,要是禁运,美国超市的纸巾、小家电价格可能涨 15%; 中国企业也需要美国的高端设备,但现在也在加快替代,比如上海微电子已经能生产 28 纳米光刻机,虽然比阿斯麦差,但至少能满足部分需求。 贝森特心里其实也清楚,真搞禁运就是双输。 他敢喊狠话,一是为了大选造势,二是想逼中国在谈判中让步,可真要落地,先反对的就是美国自己的企业和消费者。 这也是为什么他只敢嘴上喊,却没拿出具体禁运清单 —— 毕竟没人愿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信源:卡塔尔否认“正重新评估与美国安全伙伴关系”——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