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贝森特终于谦虚地说了两句实话。一、中美双方马德里会谈很好;二、中方提出了一个“激进”的要求,我们有待商定。 这种 180 度的转弯,谁看了不惊讶?要知道,这可是那个嘴硬了大半年的贝森特,现在居然拿出了几分务实的态度 — 背后藏着的,其实是美国贸易政策早就绷不住的真相。 9 月中旬,中美经贸团队坐在一起聊了快六个小时,不只是空喊口号,真真切切碰出了点东西。比如 TikTok 美国业务的合规问题,双方总算搭起了框架共识;就连之前卡得死紧的投资壁垒,也找到了几处能往下谈的突破口。 这可不是随便来的 — 过去四个月,从日内瓦到伦敦,再到这次马德里,四轮谈判连着开,说明两边终于都认清了现实:再对着干,谁都没好处。 中方这边的态度也很明确。商务部的谈判代表李成钢直接说了,所有能谈拢的事,都得 “符合双方利益”。这句话听着简单,其实藏着硬气:中国从来不会为了谈而谈,更不会丢了原则妥协,但只要是合理的合作,我们一直敞着门。 这话连美国自己人都认了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私下都承认,能坐下来把问题说透,“本身就很了不起”。 最有意思的是贝森特说的 “中方激进要求”。啥激进啊?知情的人都清楚,中方想要的,无非是让美国把那些乱加的高关税取消,别再滥用出口管制卡脖子。可在华盛顿眼里,这居然算 “激进”? 要知道,美国商会早就急得跳脚,说这些关税 “正在毁了本土企业”;近一半在华的美国公司也联名上书,求政府赶紧撤掉贸易壁垒 — 再这么搞,供应链真要断了。 就拿美国电视产业来说,之前为了躲 30% 的高关税,62% 的产能都搬到了墨西哥。结果呢?墨西哥根本接不住:缺零件、缺技术工人,最后还得从中国买核心组件,运到墨西哥组装。 这么一折腾,美国市场上的电视直接涨了 18%,订单交付时间从 45 天拖到 90 天,不少客户都跑了。这哪是 “保护本土产业”?明明是把自己人往火坑里推。 芯片行业更惨。美国对着中国芯片加 45% 关税,想 “卡脖子”,结果呢?美国半导体协会的数据狠狠打了脸:本土芯片企业 50% 的收入都靠中国市场,关税一落地,高通、英特尔的中国订单直接少了 40%,一周内股价跌了 7%。 更要命的是,美国自己的芯片制造产能只占全球 10%,70% 的环节都在海外 — 想跟中国 “脱钩”,先断了自己的财路再说。 中国的应对,哪是贝森特说的 “失败者行为”?分明是精准打在美国的痛处上。美国不是靠液化天然气赚钱吗?中国对美 LNG 加征关税后,美国出口量直接跌了 30%,只能降价卖给欧洲。结果欧洲转头就把这些 LNG 加价卖给别的国家,美国等于白亏了差价,心里能不窝火? 技术上更没法比了。之前美国卡中国 AI 的脖子,结果中国在 “低空经济” 领域先突破了 — 今年上半年,中国低空物流无人机的全球市场份额占了 68%,欧洲、东南亚都抢着用,美国想合作又拉不下脸,只能眼睁睁看着。 还有固态电池,中国企业已经能量产了,能量密度比美国的高 20%,丰田、宝马都来谈合作,美国本土的电池企业还在实验室里打转,急得直跺脚。 可就算这样,马德里会谈的成果能不能落地,还得看特朗普的脸色。这就暴露了美国的大问题:经贸政策从来不是看经济规律,而是看国内政治算计。 特朗普之前喊着 “让产能迁回本土”,结果把产业折腾得一团糟;现在会谈有了进展,又得等他拍板 — 谁知道他会不会又出尔反尔? 2025 年上半年的数据更扎心:美国贸易逆差不仅没减,还比去年扩大了 12%,本土制造业成本指数涨到了 2008 年以来的最高值。连美国商会都忍不住发声,说 “关税政策正在摧毁美国企业的竞争力”。 贝森特要是真想买单,就得先说服特朗普:别再抱着霸权思维不放了,合作不是给中国的恩赐,是美国自己的救命稻草。 信息来源:央广网则以《中美就 TikTok 等经贸问题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谈》为题,详细披露了会谈成果,包括减少投资障碍、促进经贸合作等内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