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2005年,日本申请“五常”进行到关键时刻,当时很多国家认为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2005年,日本申请“五常”进行到关键时刻,当时很多国家认为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可就在这时,陈毅元帅的女婿王光亚站了出来,给日本入常按下了暂停键! 我们已准备好承担更大责任,这句话,日本政要们已在联合国讲台上重复了近半个世纪。 1945年,当联合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国际组织诞生时,日本正忙着签署投降书,作为二战的主要发起国之一,日本的双手沾满了亚洲各国人民的鲜血。 南京大屠杀、慰安妇、731部队的人体实验...这些罪行就像一块无法洗净的污渍,永远烙在日本的历史上。 可日本似乎认为时间能冲淡一切,他们期望着世界会"选择性失忆",忘记那些黑暗的历史,只记得他们后来的"和平贡献",但历史不会忘记,受害国更不会忘记。 二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经济像坐了火箭一样腾飞,从满目疮痍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只用了不到30年时间,经济上的成功,让日本人重新找回了自信,也滋生了新的野心。 1980年,当日本的经济体量已经让美国都感到威胁时,他们公开制定了成为"国际大国"的目标。 在日本人看来,经济强大,政治地位自然也该水涨船高,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就成了这个"国际大国"梦想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知道单打独斗难以成功,日本玩起了"抱团取暖"的策略,他们拉上同样对常任理事国位置垂涎三尺的德国、印度和巴西,组成了所谓的"四国小团体"。 这个联盟表面上看起来很强大:德国是欧洲经济引擎,印度是人口大国,巴西是南美领头羊,再加上亚洲的日本,简直是"四大洲联合",但实际上,这四个国家各怀心思,合作基础并不牢固。 德国作为另一个二战战败国,同样背负着历史包袱,印度虽然人口众多,但国际影响力有限,巴西在南美有一定话语权,但在全球舞台上存在感不强。 2005年的多哈会议,本应是日本入常之路上的重要里程碑,日本为此做了充分准备,甚至承诺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济援助,希望换取他们的支持,但结果却是一场外交灾难。 会议上,90%的非洲代表团投下了反对票,这一结果让日本代表团措手不及,他们没想到,自己精心设计的"经济援助换取政治支持"的策略会如此彻底地失败。 在这场阻击日本入常的外交战中,时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发挥了关键作用,作为开国元帅陈毅的女婿,王光亚不仅有着深厚的外交素养,更有着对国家利益的敏锐洞察力。 当日本的入常提案摆上桌面时,王光亚抓住时机,在联大会议上直击要害:一个至今不愿正视侵略历史、不愿真诚道歉的国家,有什么资格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常任理事国! 王光亚的外交智慧在于,他没有将反对日本入常简单地定位为中日之间的双边问题,而是将其提升到了国际正义和历史责任的高度,这种策略既赢得了道义上的支持,也在实际操作上成功阻止了日本的入常计划。 尽管2005年遭遇重大挫折,但日本的入常野心从未消减,他们调整策略,一方面继续加强与"四国小团体"的合作,另一方面也试图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2023年,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联合国大会上再次呼吁改革安理会,表示"日本已准备好承担更大责任",这表明,即使经历了多次失败,日本仍然不愿放弃这个梦想。 在国际秩序变革的今天,日本确实有机会重新定位自己的国际角色,但前提是,他们必须先正视历史,真诚道歉。 否则,无论经济多么强大,外交手段多么高明,那把梦寐以求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交椅,都将永远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