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日本国会议员石平首次视频回应: 1.永不回中国; 2.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钓鱼岛属于中国; 3.被叫汉奸无所谓; 4.每年都会参拜靖国神社。 这些言论迅速引发关注,让人不禁回溯他的背景和近期事件。石平曾是中国公民,上世纪80年代作为公派留学生赴日,后加入日本国籍,并在2025年7月首次当选参议员,得到日本右翼党派维新会的支持。他的转变和言论,早已成为中日关系中的敏感话题。 石平在视频中强调永不回中国,这并非空谈。中国外交部在9月8日宣布对他采取反制措施,包括冻结在华所有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与他交易,并禁止他及直系亲属入境中国,包括香港和澳门。这些措施自公布之日起生效,意味着他确实无法踏上中国土地。 石平的声明似乎是对此的直接回应,但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个人选择——他早年放弃中国国籍,投身日本政坛,如今被祖国视为“数典忘祖”的典型。这种决裂,让人联想到他过往的言行轨迹,是否预示着更多风波? 视频中,石平否认南京大屠杀和钓鱼岛属于中国,这并非首次。他长期在台湾、钓鱼岛、历史等问题上散布虚假信息,公然挑战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和一个中国原则。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曾指出,石平勾连反华势力,为一己私利出卖良知。他的否认行为,不仅触痛历史伤疤,还可能激化中日间的紧张。 这种言论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有人质疑他是否在刻意制造对立,而石平的“无所谓”态度,更显得冷酷无情。他声称被叫汉奸无所谓,这种轻描淡写的回应,反而暴露了他对道德谴责的漠视,让人好奇他内心是否真无波澜。 石平还表示每年都会参拜靖国神社,这已成为他的标志性动作。外交部明确批评他公然参拜靖国神社,严重违背中日关系基本原则。靖国神社供奉二战战犯,参拜行为被视为对受害国的不敬。 石平的坚持,不仅体现他的政治立场,还可能影响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动向。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曾对中方的反制表示不可接受,但中方强烈不满并已提出严正交涉。这种互动,让石平的参拜行为成为国际焦点,或许会引发连锁反应,牵动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博弈。 石平的这些回应,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激起层层涟漪。他的个人选择和言论,折射出复杂的身份认同和利益纠葛。 外交部强调,反制措施是基于中国法律、捍卫国家利益的正义之举,符合国际惯例。而石平的强硬姿态,似乎在挑战这一底线。 未来,他的行为会如何演变?中日关系又将走向何方?这些问题悬而未决,对于石平的言论和行动,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一起探讨这场风波背后的深层含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