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福建高三考生拒保送清华遭校长怒斥 “太狂妄”,高考前还直接缺考,成绩出来惨不忍睹

福建高三考生拒保送清华遭校长怒斥 “太狂妄”,高考前还直接缺考,成绩出来惨不忍睹,谁料 4 个月后他竟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 2010 年的福建厦门,教育圈里传着个事,听着都让人替当事人捏把汗。 厦门外国语学校有个叫李柘远的高三学生,手里攥着全校独一份的清华保送名额,这玩意儿有多金贵?咱们普通人家的孩子,要是能摸着边,全家能摆三天宴席庆祝,可李柘远倒好,直接给拒了。 当时校长气得脸都红了,当着老师的面就说这孩子 “太狂妄”,老师们也私下议论:“放着清华的稳路不走,偏要去闯那没影的道,这不是自毁前程吗?” 换做咱们谁,要是家里孩子遇到这事,估计也得急得睡不着觉 —— 毕竟在大多数人眼里,清华就等于后半辈子的安稳,放弃它,跟把金饭碗扔了没区别。 可李柘远这孩子,心里的算盘跟别人不一样。他不是天生就这么 “胆大”,小时候其实挺让人头疼的。 父母早早分开,妈一个人拉扯他,白天忙着打工挣钱,晚上累得倒头就睡,哪有精力管他学习?那时候的李柘远,上课偷偷看漫画,作业拖到半夜才写,考试成绩在班里垫底,老师找家长谈话都成了家常便饭。 后来妈实在没办法,把他送到了外公家,这才算是把他从 “歪路” 上拉了回来。 他外公是退休老教授,说话慢条斯理,却特有分量。没像别的家长那样逼着他写作业,反而每天晚上跟他聊历史故事,教他怎么用思维导图记知识点。 李柘远后来回忆说,外公没说过一句 “你要好好学习”,可看着外公书房里一摞摞写满批注的书,他忽然就明白了 “努力” 俩字到底啥意思。 从那以后,他像变了个人似的,早上五点就起来背单词,晚上做完作业还主动找题做,成绩从班里中游一路冲到年级前十,连老师都忍不住说:“这孩子,开窍了。” 到了高三,清华保送名额砸过来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这是 “水到渠成” 的好事,可李柘远却犯了难。 其实早在高二,他偶然看到一篇关于耶鲁大学的报道,里面说这所百年名校,从来没招过福建考生。那时候他心里就冒出个念头:“为啥不能是我呢?” 这个念头像颗小树苗,慢慢在他心里长起来,到了保送名额下来的时候,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 他知道,要是接了保送,耶鲁梦就彻底没指望了;可要是不接,万一考不上耶鲁,连个退路都没有。换做咱们普通人,面对这种 “稳赚不赔” 和 “风险极高” 的选择,十有八九会选前者。 但李柘远跟自己较上了劲:“我才十八岁,就算输了,大不了从头再来,可要是连试都不试,我这辈子都得后悔。” 就这么着,他跟学校请了长假,回家闭关备考耶鲁。那时候离高考就剩 60 天,他把自己关在小屋里,墙上贴满了托福单词表,桌上堆着一尺高的 SAT 真题。 每天早上,天还没亮,他就对着镜子练口语;晚上,家人都睡了,他还在台灯下分析错题,有时候累得趴在桌上就睡着了,醒了接着学。 他妈看着心疼,劝他:“要不咱别这么拼了?” 他却笑着说:“妈,我现在每多学一个知识点,离梦想就近一步,不觉得累。” 可现实很快给了他一记重拳。因为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耶鲁备考上,他根本没心思准备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连本科线都没到。 那几天,亲戚朋友的议论声、邻居异样的眼光,像针一样扎在他心上。有人说:“早就知道他不行,还非要逞能。” 有人说:“放着清华不去,现在好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李柘远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着桌上的耶鲁招生简章,心里也打过退堂鼓:“是不是我真的太不自量力了?” 但他转念一想,自己都坚持到这一步了,要是现在放弃,之前所有的努力不都白费了?他咬着牙,接着准备耶鲁的面试,一遍遍地修改个人陈述,对着录像练习面试技巧。 那段日子,他就像在黑夜里走路,不知道前方有没有光,可还是一步一步往前挪。 终于,在高考成绩公布后的第四个月,一封来自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像一束光,照进了他的生活。更让人惊喜的是,他还拿到了超过 5 万美金的奖学金。 那天,他妈拿着录取通知书,手都在抖,哭着说:“我就知道,我儿子能行。” 消息传到学校,之前议论他的人都闭了嘴,校长也特意找他谈话,说:“之前是我小看你了,你这孩子,有股子韧劲。” 后来的故事,咱们也都知道了。李柘远在耶鲁依然保持着那股拼劲,毕业后又考上了哈佛,还进了高盛当分析师,入选了福布斯精英榜。有人说他运气好,可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份 “运气” 背后,是多少个不眠之夜,是多少次快要放弃时的咬牙坚持。 其实咱们每个人的生活里,都遇到过类似的选择:是选安稳的 “康庄大道”,还是选充满未知的 “梦想小路”?很多时候,咱们不是没能力,而是没勇气 —— 怕失败,怕别人议论,怕自己后悔。 可李柘远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哪有那么多 “万无一失”?有时候,敢拼一把,敢为了梦想赌一次,反而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