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嘲讽:当今世界,无论是物理、化学、生物、还是数学领域,中国都没有给世界做出过最大贡献,鲜有的天才都在给美国人效力,但功劳都是美籍华人完成的。郑强教授痛心疾首:“凡是儿子不回来的地方,你有五套房产都没用!”可谓是一针见血,振聋发聩! 中国这些年在科技上投入不少,成果也亮眼,但要说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确实还有差距,基础研究就像盖房子的地基,地基不牢,楼盖得再高也晃荡。 西方国家在这些领域深耕上百年,学术传统、科研生态都比中国成熟。中国近代科技发展才几十年,底子薄,积累少,想一口气追上确实不容易。 同时国内科研有时候太急功近利,盯着发论文、拿项目,真正能改变世界的原创性突破却不多。 很多科研人员忙着应付考核,哪有心思静下心来搞从零到一的创新?这种现状,让中国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容易被卡脖子,国际科技话语权也弱几分。 中国培养的顶尖人才,不少跑到美国去大放异彩,物理、化学、生物这些领域的顶尖华人科学家,很多在美国的大学和实验室里做研究,他们的成果给美国科技添彩,国内却沾不上多少光。 国外的实验室设备先进,资源分配高效,科研人员能专心做研究,不用为杂七杂八的事分心。 反观国内,科研设备有时候利用率不高,管理体制也有待改进,经费审批繁琐,薪水待遇跟国际水平比还有差距。 有些年轻学者甚至觉得,国内学术圈子有种“论资排辈”的氛围,创新想法得不到支持,干着干着就心凉了。 国外科研宽容失败,鼓励大胆试错,中国这边有时候却怕出错,怕担风险,年轻人有想法,想闯一闯,但环境不够宽松,久而久之就选择了更自由的海外舞台。 人才流失不只是带走了知识和技能,更是带走了未来的可能性,尤其是现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年轻人才就是国家的希望。 不过,中国也不是光挨批评不还手,这些年国家已经意识到问题,开始下大力气解决,从政策上看,科技自立自强已经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有举国体制这张王牌,过去“两弹一星”靠它成功,今天照样能靠它攻克难关,现在的举国体制还升级了,不光是政府主导,还把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拧成一股绳。 还有很多民企,在5G、人工智能上已经跑在世界前面,这不就是政策支持和企业创新结合的成果? 未来,中国还得在核心技术上继续发力,基础研究不能松懈,只有把地基打牢,才能建起科技强国的摩天大楼。 虽然有差距,但中国的底气也越来越足,研发投入全球领先,高质量科研产出在好多领域已经超过美国。 中科院连续多年排在全球科研机构第一,说明中国在基础研究上不是没潜力,越来越多的华人科学家选择回国,他们正成为中国科技崛起的中坚力量。 每一位回来的科学家,每一项技术突破,都是中国从追赶到领跑的坚实一步。 信息来源:台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