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二十年后中国丧葬将会转变。 二十年前村里办丧事,吹鼓手能连唱三天三夜,流水席从

二十年后中国丧葬将会转变。 二十年前村里办丧事,吹鼓手能连唱三天三夜,流水席从村口摆到巷尾,光是租个大点的告别厅就得上万,更别说那些花哨的布置和高价骨灰盒了。 可二十年后再看,独生子女们怕是真没力气搞这些排场了 —— 父母走了,打个电话让火葬场来接,火化完抱着骨灰盒就走,没有鼓乐喧天,也没有宴席流水,就这么安安静静地把事儿办了。 这可不是年轻人心狠,实在是生活的担子压得人喘不过气。你算算现在的账,广州办场基础丧事最少得五千块,要是想租个像样的告别厅、弄点鲜花布置,轻松就过万。 可独生子女夫妻俩上要养四个老人,下要供孩子上学,房贷车贷压得每月工资刚发就见底。 之前听说有个小伙子,父亲走后想按老家规矩办三天席,结果光烟酒宴席就花了三万多,相当于小半年工资,转头还得跟亲戚借钱给孩子交学费。这种时候,谁还有底气硬撑着搞排场? 再说精力,传统丧事光流程就能把人熬垮。遗体接运、冷藏、告别仪式、火化、买墓地…… 哪一步都得亲力亲为。可现在的年轻人,白天要应付 996 的工作,晚上回家还得辅导孩子作业,父母生病时就得两头跑。 真到了父母离世那天,可能连请丧假都得掂量 —— 请假扣工资,耽误项目可能还丢工作。有个姑娘说过,她父亲走的时候,她正在外地出差,连夜坐飞机赶回来,刚处理完火化手续就得赶回去开会,哪有时间招呼亲戚、安排宴席? 其实这转变也不全是无奈,更是观念在进步。以前总觉得丧事办得越大越孝顺,可现在的年轻人慢慢明白,生前端一碗热汤、陪老人说说话,比死后搭戏台、摆宴席实在多了。 就像那些选择生态葬的人,把骨灰撒进花海或者树下,既环保又省钱,不占墓地也不麻烦子女。这可不是不孝,是真懂了 “厚养薄葬” 的道理 —— 父母活着的时候尽心伺候,比走后讲排场更让人心安。 二十年后的丧葬,大概就是这样少了些虚礼,多了些真情。可能没有吹鼓手, but 子女会带着父母的照片去公园坐坐,讲讲最近的生活; 可能没有大宴席,但一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回忆老人在世时的温暖。毕竟日子还得往前过,独生子女们扛着生活的压力继续前行,把父母教的善良和坚韧传下去,这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说到底,丧葬简化不是亲情变淡了,而是我们终于明白:真正的孝顺,从来不在死后的排场里,而在生前的陪伴中。老人走了,安安静静送最后一程,然后好好活着,把他们的爱继续传递下去,这就够了。

评论列表

用户12xxx59
用户12xxx59 3
2025-09-16 14:33
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