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2005年,日本申请“入常”的声势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国家为日本投下了“同意票”

2005年,日本申请“入常”的声势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国家为日本投下了“同意票”,关键时刻,陈毅元帅的女婿王光亚站出来,及时阻止了这场闹剧。 这事儿得从2005年说起。那一年,日本“入常”的动静闹得是真大,感觉全世界的聚光灯都打在他们身上了。当时的日本首相是小泉纯一郎,一个挺有性格的家伙。他拉上了德国、巴西、印度,组了个“四国联盟”,打包就要往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上冲。 他们的策略很简单粗暴:我们四个都想“入常”,你们得一块儿考虑,要么全上,要么全下。 日本当时经济实力确实强,到处撒钱,搞“金元外交”,很多中小国家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纷纷点头哈腰,表示“大哥你说的对”,于是一张张“同意票”就这么来了。眼瞅着这声势越来越浩大,仿佛日本的太阳旗明天就能插在安理会会议厅了。 联合国里头那气氛,简直跟菜市场一样热闹。支持的、反对的、看热闹的,吵成一锅粥。日本代表团的人,个个西装革履,脸上写满了志在必得。他们觉得,靠着经济实力和美国的“口头支持”,这次十拿九稳了。 然而,他们算盘打得响,却算错了一个关键变量——中国。 当时,咱们中国常驻联合国的代表,是王光亚大使。这位大使可不是一般人,他岳父是鼎鼎大名的陈毅元帅。这层身份,让他身上自带一种沉稳和底气。面对日本搞出的这番大阵仗,王光亚显得异常冷静。他不像有些外交官那样拍桌子瞪眼,而是不慌不忙,开始了他的“拆台”大计。 王光亚心里跟明镜儿似的,这事儿不能硬顶,得用脑子。他先是四处奔走,跟那些还没表态,或者态度摇摆不定的国家“喝咖啡、聊天”。他聊的不是“你不能支持日本”,而是“安理会改革这事儿,得慢慢来,得让所有人都满意才行,不能搞小圈子,不能强行投票”。 这话说的水平就很高了。你想啊,联合国一百多个成员国,谁不希望自己的意见被尊重?“四国联盟”那种“要么接受我们的方案,要么就别改”的架势,本身就得罪了不少国家。王光亚这番话,正好说到了大家心坎里。很快,一个由巴基斯坦、韩国、意大利等国组成的,名叫“团结谋共识”(Uniting for Consensus)的联盟,声势也大了起来。他们的主张跟中国高度一致:反对为安理会改革人为设定时限,反对强行推动不成熟的方案。 接着,王光亚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了那篇著名的讲话。他没有声色俱厉,语气平和但字字千钧。他说,任何改革方案,如果没有得到非洲国家的普遍支持,就不可能获得成功。这话一出,直接把非洲兄弟们拉到了咱们这边。非洲有五十多个国家,是联合国里最大的一股力量,“四国联盟”的方案恰恰忽略了非洲的诉求。 最关键的一击,是王光亚亮出了中国的底牌。他明确表示,对于这种严重分裂成员国、破坏联合国团结的方案,中国将别无选择,投下反对票。 “一票否决权”,这五个字的分量,在联合国里谁都懂。前面那些中小国家投的“同意票”,在这一票面前,瞬间变得无足轻重。这就好比你打游戏,辛辛苦苦攒了一堆小兵,结果对面一个大招,全清场了。 日本代表团当场就懵了。他们本以为中国最多就是口头抗议几句,没想到态度如此决绝。这场由日本主导,声势浩大的“入常”闹剧,就这么被王光亚用沉着、智慧的外交手腕,给硬生生摁了下去。 故事讲到这儿都过去20年了,日本死心了吗? 不但没死心,反而更执着了。 在今年的联合国大会上,日本新上任的外相又在视频讲话里老调重弹,核心意思还是那句:“我们想入常”。 日本为啥还这么来劲?说白了,“入常”对他们来说,更像一个政治口号,一个实现“国家正常化”的跳板。二战后,日本头上有个“和平宪法”的紧箍咒,限制了它的军事发展。历届右翼政府都想把这个紧箍咒给摘了。但直接说“我们要修宪扩军”,国内外的阻力都太大。 于是,他们换了个说法:“我们要提升国际地位,为世界和平做更大贡献,所以我们要入常!”你看,这个口号听起来就高大上多了,在日本国内也更容易获得支持。他们通过不断地喊“入常”,来反向推动国内修宪,摆脱战后束缚,这才是他们的真实目的。 所以,二十年过去了,世界格局都变了好几轮,但日本的“入常”剧本基本没变。他们依然在拉拢一些国家,特别是和他们有同样诉求的印度,时不时地就出来喊一嗓子。 但现实是残酷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不仅仅是一个荣誉称号,它背后代表的是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是各大国之间力量的平衡。这个平衡,不是靠经济实力或者游说就能轻易打破的。 尤其是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2005年的中国。我们的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都今非昔比。我们反对日本“入常”,不仅仅是因为历史问题,更是因为日本至今没有对过去的侵略战争做出深刻、真诚的反省。一个连历史都不能正视的国家,如何能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这是原则问题,没得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