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美国财长贝森特说:“我想,很不幸的是中国事实上并不想过来跟我们谈判,因为他们是世

美国财长贝森特说:“我想,很不幸的是中国事实上并不想过来跟我们谈判,因为他们是世界贸易体系里面糟糕的冒犯者。我想说的是,他们的升级反制是失败者的行为。 2025年6月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当时特朗普政府时期对中国加征的部分关税被现任政府重新激活,涉及电子元器件、日用消费品等数千种商品,税率从25%飙升至45%。 中方反应迅速,商务部在6月10日宣布对等反制:美国农产品、汽车和化工品被加征84%关税,稀土出口管制清单同步扩大。这场“关税拉锯战”瞬间让全球市场神经紧绷。 贝森特口中的“中国不愿谈判”,实则藏着美国政府的算计。据知情官员透露,在7月斯德哥尔摩的第三轮经贸会谈中,美方曾提出“阶段性回调部分新增关税”或“延长某些商品豁免期限”,自称“连续退让12步”。 但中方谈判代表看得明白:这些所谓的“让步”不过是技术性调整,核心的高关税壁垒和针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打压措施纹丝未动。商务部明确回应:“要谈,先拿出取消歧视性关税和制裁的诚意。” 美国的“让步”为何显得如此无力?数据给出了答案。2025年一季度,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暴跌82%,巴西大豆趁机占据中国进口市场80%份额,特斯拉上海工厂因中国对美加征125%关税,被迫减少30%产能。 苹果公司虽因美国海关临时豁免电子产品关税躲过78亿美元损失,但其供应链成本仍上涨15%。更讽刺的是,美国财政部4月关税收入比预期少收210亿美元——加税加出个“财政窟窿”。 这场博弈中,中国的反制手段精准刺中美国软肋。稀土管制堪称“王牌”:美国军工企业需要的钕铁硼磁铁,90%依赖中国进口;英伟达芯片出口被断后,CEO黄仁勋数月内三赴北京,甚至亲自拜会特朗普求放开限制。 而美国农民的处境更显荒诞:2024年农业补贴高达280亿美元,相当于每个美国家庭每年多交200美元“保护费”,只为弥补大豆烂在地里的损失。 贝森特的指责,本质是美国“极限施压”策略的失效。特朗普时代,发条恫吓性推特就能让市场恐慌,等对手不安时再抛出“让步”条件,营造“我赢你输”的叙事。 但2025年的中国早已看透这套剧本:对美出口依赖度从2018年的19.2%降至14.7%,东盟、欧盟市场填补了大部分缺口;国内消费对GDP贡献率超过65%,产业链韧性让美国难以复制“制造业回流”的幻想。 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内部对这场贸易战的分歧日益尖锐。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主张全面封堵中国科技投资,甚至要求严格审查中国留学生签证;而贝森特虽强硬,却不得不在福克斯新闻改口:“关税是桌上的手枪,总是上膛,但很少开火。”这种矛盾暴露了美国政策的困境:既想用关税施压,又承受不起全面对抗的代价。 这场贸易战的终极代价,正由美国民众买单。沃尔玛货架上,中国产服装价格悄悄上涨25%;美国零售联合会警告,加征关税将导致100万个就业岗位流失;而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却从2018年的3233亿美元扩大至2025年的3730亿美元——数据狠狠打了“关税能减少逆差”论调的脸。 如今,贝森特的指责更像是一种政治表演:将谈判失败的责任推给中国,为特朗普阵营争取国内选民支持。但历史不会重复同样的剧本:当美国还在纠结“谁先让步”时,中国已与东盟签署新版自贸协定,与欧盟启动投资条约谈判,与非洲共建工业园区。贸易多元化的脚步,让美国的市场优势逐渐稀释。 这场关税大战教会世界一个道理:贸易博弈不是零和游戏,霸权思维终将自食其果。当贝森特们还在用“冒犯者”“失败者”的标签定义对手时,或许该问问:究竟是谁在破坏规则?又是谁在被迫反击? 那么,你们如何看待这场贸易战的真相?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评论列表

用户13xxx81
用户13xxx81 2
2025-09-15 16:20
既然我们已经不可能像以前那样隐藏实力了,那就自己利益该怎么样维护,就怎么样去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