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烧了足足30分钟,邱少支却趴在地上一声不吭,战斗结束后,战友们找

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烧了足足30分钟,邱少支却趴在地上一声不吭,战斗结束后,战友们找到邱少云的遗体时都惊呆了。[无辜笑] 邱少云1926年出生在四川铜梁县一个贫苦农家,父亲在他13岁时病逝,母亲也在两年后离世,失去双亲的他只能靠给地主放牛维持生计,经常食不果腹。 1949年12月23岁的他在四川参军加入解放军,军队不仅给了他温饱,更重要的是让这个从小受尽苦难的青年找到了人生方向,1951年3月他作为志愿军战士踏上朝鲜土地。 部队在朝鲜的日子并不轻松,他所在的第15军29师87团9连主要执行夜间突击任务,这种作战方式要求战士们白天必须隐蔽潜伏,等待夜幕降临后发起攻击。 1952年10月上级下达了一项特殊任务:攻占391高地,这个高地地势险要,敌军火力强大,常规进攻伤亡太大,军部决定采用“潜伏突击”战术。 潜伏地点选在距离敌军阵地仅60米的开阔地,这里杂草丛生但掩护条件有限,一旦暴露,不仅个人性命难保,整个作战计划都将失败。 出发前一周他身上长了严重的疥疮结节,军医建议他留守治疗,但他坚持要参加行动,卫生员只好为他做了简单的切除手术,伤口还没完全愈合就投入了高强度训练。 10月11日夜里潜伏小组悄悄进入指定区域,他的位置在一片半人高的蒿草中,周围还散布着其他20多名战友,按照计划他们要在这里静待20多个小时。 白天的潜伏比想象中更困难,除了要忍受伤口疼痛和蚊虫叮咬,还得防备敌军的各种侦察,任何异常动静都可能招来炮火攻击。 12日上午11点左右美军开始用燃烧弹进行试探性攻击,一发燃烧弹在他左侧不远处爆炸,瞬间点燃了干枯的蒿草。 火势迅速蔓延很快烧到了他身边,按照常理此时他完全可以就地打滚扑灭火焰,或者快速转移到安全地带,但这样做必然会暴露目标。 他面临着生死抉择:自救还是坚守?从火苗接触到衣服开始,他选择了后者,整个过程持续了大约30分钟,期间他始终保持原有姿势。 战友们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却无法施救,任何援助行动都会让所有人陷入危险,这或许是战争中最残酷的时刻:明知道能救,却不能救。 当火焰熄灭时他已经牺牲了,他的步枪依然端在手中,瞄准镜完好无损,身体保持着战斗姿势,没有任何挣扎的痕迹。 这次牺牲为后续作战争取了宝贵机会,当晚部队成功攻占391高地,全歼守敌一个加强连,整个作战过程中,我军仅阵亡17人,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例。 他生前曾给家里写信说:“我在部队很好,请不要挂念,如果我死了,也算为穷人做了点,”这句朴实的话,道出了他参军的初衷。 战后统计显示像他这样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生命的志愿军战士并不少见,仅在上甘岭战役中,就有38名战士因类似情况壮烈牺牲。 这些年轻人大多来自贫苦家庭,受教育程度不高,但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责任与担当,他们的选择改变了整个战争的走向。 网友们敬佩不已: “他至死都把枪保护得那么好,这就是中国军人的信仰!致敬!” “看完鼻子酸了,他写信说'我死了算啥'那句话太戳心了,那个年代的先烈真的太伟大了。” “疥疮手术不打麻药直接割?这得多疼啊!为了任务真的拼了,泪目。” “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建议把邱少云的事迹写进教科书让更多人知道。” 如果让你对邱少云英雄说一句话,你最想说什么?   官方信源: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