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用40万人的伤亡和2000亿美元的债务,为美国清除了“俄罗斯”这个眼中钉,现在战争眼看快结束了,美国拍拍屁股就准备离开。 乌克兰这些年可以说是被战争撕裂得体无完肤,原本被外界羡慕的“欧洲粮仓”如今自己人都挤在难民营,很多人被迫离开家园,600万难民还滞留在欧洲,那些没走的也在国内辗转流浪。 乌克兰的东部工业区如今是废墟一片,前些年那些热火朝天的工厂现在根本没有机器声,乌克兰能源基础设施的大半都被打烂,能源短缺成了家常便饭,不少人晚上都要点蜡烛照明,很多城市冬天供不上暖气,医院设备也会断电,一个国家连最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可想而知损失有多沉重。 战争带来的还有巨大的伤亡,据统计,四十多万乌克兰人失去了生命或遭到重伤,人口减少社会断层,这种代价根本没法补回来。 难民潮冲击着欧洲邻国,波兰、德国的难民营人满为患,本地人和难民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社会矛盾被进一步激化,难民多了,欧洲的压力也随之提升,乌克兰的动荡波及整个地区,影响并没有随着战事停止而消失。 西方国家一开始大张旗鼓地支援乌克兰,但所谓的“援助”本质都是贷款,还得带高利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钱给乌克兰,条件却苛刻,乌克兰不得不做出经济让步,各类资源和国有资产开始流失,西方国家用有限的援助换回乌克兰未来几十年的资源做抵押。 战争不仅压垮了乌克兰也削弱了俄罗斯,但俄罗斯还没彻底垮掉,靠着和其他大国的能源贸易勉强守住了底线,相较之下乌克兰付出的代价更多,国内经济几乎坍塌,未来路怎么走谁也说不准。 美国和西方把乌克兰当成消耗俄罗斯的工具,该投钱的时候投,该撤手的时候转身就走,援助成了糖衣砒霜,留下的全是债务和满地的破碎,小国在这样的大格局下往往只能承受苦果。 现在战争的硝烟虽然散去,但乌克兰的窟窿不是短时间能补回来的,失去的家庭、流失的人口、被抵押的资源都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