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项羽为什么分封诸侯时把地缘最差的地盘留给自己? 关于项羽在分封天下时是否“吃亏”

项羽为什么分封诸侯时把地缘最差的地盘留给自己? 关于项羽在分封天下时是否“吃亏”这个问题,一直以来争议不断。很多人以为他太过仁义,把好处都给了别人,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项羽不是傻子,他当然知道,坐拥兵权之后,如何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 当初天下反秦的起义,除了要推翻秦政,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复国”。因为起义军的核心组成,就是那些六国遗民,尤其是韩、赵、魏、燕、齐、楚这六国的后代,他们梦想重建家国,这股复仇情绪特别强烈。而这股势力的最初火种,其实是陈胜吴广点燃的。虽然陈吴的张楚政权没能延续多久,但那股反秦的潮流已经不可遏止。 项羽正是在这种大势中崛起的。他在巨鹿之战中击败秦军主力,威震天下,随后带领联军攻入咸阳,亲手终结了秦帝国。他的威望也因此水涨船高,成了反秦联盟的实际主心骨。 灭秦之后,项羽面临的是如何处理权力重组的问题。表面上看,他放弃称王,只是分封了十八路诸侯。但背后其实另有深意。很多人会问,项羽当时实力最强,为什么不干脆就称帝建国?其实这不只是战略上的考虑,更是心理上的取舍。 首先,项羽当时年纪并不大,经验不足,他更容易受到传统观念影响。六国旧贵族普遍倾向于复原封建分裂体制,不愿接受中央集权的新秩序。其次,项羽对秦朝那一套制度,特别是郡县制嗤之以鼻。他憎恨秦的暴政,自然不愿意效仿其建制。要是他自己立国,难免会沾染“秦王”的色彩,这与他心中“反秦”的立场相悖。 既然不建国,那就只能分封诸侯。但项羽也不傻,不可能真把最肥沃的地盘让出去。分封表面上是安抚各方,其实他为自己留下的是当时最优质的区域。楚地历来富庶,百姓对项羽这个“楚霸王”更是天然亲近,他的封地横跨十个郡:南阳、陈、砀、泗水、东、薛、郯、东阳、鄣以及会稽,地盘之广,为十八路诸侯之最。这些地区不仅物产丰富,更是楚国旧地,民心所向,等于天时地利人和他全占了。 相比之下,刘邦分到的是巴蜀之地,虽然地图上面积不小,但实则偏远落后。秦朝时期,这里就是流放罪犯的地方,交通不便,民风闭塞,根本称不上政治中心。所以很多人误以为项羽给自己封的是最差地,其实完全相反,他给自己挑的是最肥的一块肉。 综合来看,项羽的分封表面上是礼让,实际上则是深谋远虑。他不仅确保自己拥有最强的实力基础,还避免了直接挑战各方的敌意。只是后来的历史证明,政治斗争并非只看地盘大小,真正的胜利者,是那个把握了未来走向的人。项羽虽然占了最好的地,却没能最终留住天下,而那个起初被打发去“边疆”的刘邦,才最终笑到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