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24年,王翦亲率60万大军灭楚,出征之前,王翦命人估算了一下,每个士兵拉一次大便,就有2000石之多(相当于现在的140吨之多),如果处理不好,真是个大麻烦! 在收拾楚国之前,秦国已经灭掉了韩、赵、魏这北边三强,连北边的燕国也被打得够呛。秦王嬴政(就是后来的秦始皇)那会儿年轻气盛,觉得楚国虽然地盘大,估计也没多难啃。 他问大将李信:“灭楚国,你觉得要多少人马?”李信拍着胸脯说:“给我二十万精兵足够了!”嬴政又去问老将王翦。王翦是秦国的沙场老将,经验丰富,他仔细掂量了一下说:“楚国地方太大,人口也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要彻底灭了它,至少得给我六十万大军!” 嬴政一听,眉头就皱起来了。六十万!这数字太吓人了,当时秦国总共才多少兵?而且调这么多人,粮草后勤压力巨大。他心里觉得王翦年纪大了,胆子小了,太保守。于是,他大手一挥,用了李信的方案——派李信和蒙恬,带着二十万人就浩浩荡荡开进楚国了。 起初,李信打得还挺顺,攻占了一些地方。楚国将领项燕(项羽的爷爷)知道秦国这二十万人孤军深入,后援有限,便使出老辣手段——避其锋芒,诱敌深入。他故意示弱,边打边退,不断地小败,让李信觉得楚军不堪一击,越追越猛,战线拉得老长。 结果,李信的大军不知不觉就被项燕引到了远离秦国本土的纵深地带。就在李信以为胜利在望、放松警惕的时候,项燕突然集中了全国的生力军,对分散在广阔战场、首尾难顾的李信部队发起了雷霆万钧的总攻!李信和蒙恬被打得措手不及,大败亏输,丢盔弃甲,损失了七个营尉,狼狈地逃回了秦国。这可是秦国统一道路上遭遇的重大挫折。 嬴政这下傻眼了,脸被打得啪啪响。他立刻意识到王翦当初的看法是对的,自己真错了。秦王也是个有气魄的人,亲自跑到王翦家里去道歉认错,恳请老将出山:“寡人不用将军计,李信果然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王翦看秦王态度诚恳,但还是坚持原话:“大王要是非得用我,那还是得给我六十万人,没这个数不行。”嬴政咬咬牙,认了,全国动员,凑足了六十万大军交给王翦。 王翦为什么要六十万?不光是为了打仗人多势众。王翦的目标不是赶跑楚军或者抢点地盘,而是要彻底灭亡楚国,这就需要足够多的兵力,不仅要能击败楚国主力野战军,还要能分兵包围、攻占楚国那大片国土上众多的城池,同时确保足够兵力稳固后方补给线。二十万显然远远不够完成这种灭国级别的任务。 王翦带着六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楚国。这一次,他们打到了平舆一线。楚王负刍和项燕也急了眼,征发了全国所有能调动的兵力,准备和秦军决一死战。项燕想着秦国二十万大军刚被打跑,王翦带着更庞大的军队来了,肯定急于复仇,肯定会来进攻。 可是王翦到了地方,却做了一件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事情——挖坑!他命令六十万大军停止前进,就地修筑坚固的营垒营寨,深挖壕沟,高筑壁垒,一副要在这里长期驻扎、安家过日子的架势!楚军在对面严阵以待,天天叫阵挑战,擂鼓呐喊,跳着脚骂王翦胆小鬼。 王翦手下的年轻士兵也跃跃欲试,憋着劲儿想打。王翦下了死命令:所有人给我老老实实待着!谁敢私自出营挑战,格杀勿论!他甚至让人在营中搞起了体育比赛,比如扔石头(投石)、跳远(超距),让士兵活动筋骨,锻炼身体,安心休养。他每天做的是啥?就是让士兵吃好喝好休息好,天天大块肉大碗酒地招待着。 然后呢,种地,屯田!那些大便,全是上好的肥料! 项燕和他的楚军在对面天天紧张得不行,拳头都攥出汗了,秦军就是按兵不动。时间一天天、一月月地过去。项燕想打,但王翦的堡垒修得像个壳子,坚不可摧,楚军强攻损失肯定大;退吧?背后就是国都,又不敢轻易后退。楚军这口气就一直这么吊着,神经高度紧绷。时间久了,楚国的麻烦来了。 楚国几十万大军长期在边境集结备战,要吃饭要穿衣要用武器,消耗是天文数字。楚国没有像王翦那样屯田种地,更没有充分利用大便! 项燕撑不住了,他不能这样无休止地和王翦耗光家底。他最后选择了后撤,想稍微后移一下战线,缩短补给线,或者试图引诱秦军出来决战。 王翦等的就是这一刻! 楚军刚一动弹,阵型转换,那紧绷了一年多的弦一松,正是最脆弱的时候!王翦这只“老龟”,立刻变成了出击的猛虎!他等的就是楚军士气低落、转身后撤的这个关键时机! 他下令:全军总攻!憋了一年多、吃得饱饱的、练得壮壮的秦军,在王翦精妙的指挥下,像洪水决堤一样冲出了营垒。楚军本来就无心恋战,加上阵型在撤退中转换,立刻陷入了混乱。 秦军完全是雷霆万钧的猛攻。史书记载,王翦这一仗打出了决定性胜利,击溃并大量歼灭了项燕率领的楚军主力野战兵团。项燕兵败自杀,楚国失去了核心力量。 项燕主力被消灭,楚国的精神脊梁就断了。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