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稀土还未撕完的时候,东大又加紧了另外一出口,而这个比稀土还要命。说白了,中国这是把稀土那套玩法,用到了更关键的小金属上,你卡我芯片脖子,我就攥紧你高科技产业链的命门。 别以为这只是普通的贸易管制,看看中国在这些材料上的家底就明白了。全世界90%以上的金属镓都产自东大,锗的产量更是占了全球七成左右,几乎垄断了从开采到提纯的全产业链。 手机里的5G芯片离不开砷化镓,新能源汽车的功率器件要用氮化镓,就连卫星和雷达的红外探测仪都得靠锗材料。这些小金属就像高科技产品的"维生素",缺了它们,再先进的设计图纸也变不成实物。 这步棋走得可不突然,完全是对着美国芯片管制的反击。2025年8月,美国刚把英特尔、三星在华的半导体工厂移出"经验证最终用户"名单,意味着这些企业以后买设备、升级产线都得申请美国政府许可,等于给中国芯片产业的脖子上又勒紧了一圈。 可他们忘了,芯片产业是条环环相扣的链子,你卡我设备供应,我就攥紧你上游材料的命门。镓和锗就是这么个关键节点,没有稳定供应,美国的芯片工厂就算有设备也开不了工。 更绝的是东大这套管制的"技术含量",不是简单一刀切禁止出口,而是要求所有买家必须提交最终用户证明和用途说明,商务部审查通过才能发许可证。这招既合规又精准,普通民用需求照常满足,想把材料挪去搞军事研发、卡中国脖子的,门儿都没有。 这下可急坏了那些依赖中国材料的国家。韩国的三星、SK海力士立刻慌了神,他们在中国的工厂每年要消耗大量镓材料,现在每次采购都得提前三到九个月申请许可,生产线随时可能因为材料断供停摆。 日本的半导体企业更是连夜开会,想找替代供应源,可谈何容易?镓的提纯需要特殊工艺,环保要求极高,新建产能没个三五年根本起不来,而且成本得翻好几倍。 有人说可以找替代材料,可高科技产业哪有那么容易将就。麻省理工倒是研发过用有机材料替代钴的电池,但镓和锗在半导体里的作用,就像盐在菜里的地位,目前还真找不到性价比相当的替代品。 那些喊着要"去中国化"的企业,真到了材料断供的时候才发现,离开中国供应链,自家的高科技产品就成了无米之炊。 说到底,这不是什么"关门",而是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拿回主动权的必然选择。你把技术封锁当武器,就别怪别人握紧材料供应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