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大国没有免费的午餐!蒙古那个超级大铜矿,离中国边境才80公里,结果没抱上中国大腿,便宜了力拓! 这奥尤陶勒盖铜矿确实是块让人眼馋的肥肉,其中蕴藏着至少3110万吨铜、1328吨黄金和7600吨白银,铜矿带面积相当于乌兰巴托市区那么大,足够开采50年。 按说这么个好东西,离中国边境还不到80公里,地理优势得天独厚,蒙古政府要是想借它实现经济转型,找中国合作本该是顺理成章的事,还能依托中国独特的铜矿开采技术将其直接变现。可结果呢,蒙古却把这块肥肉拱手让给了力拓公司! 2009年,蒙古国政府与加拿大艾芬豪公司及力拓三方签署协议,蒙古国有企业只占34%股份,艾芬豪公司占66%股权,后来,力拓通过认购股份逐渐成为控股股东,负责项目管理运营。 当时蒙古政府大概是觉得找个西方巨头来合作更靠谱,能帮他们实现"矿业兴国"的梦想,甚至畅想过到2020年,这个项目能占到全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可他们大概忘了,远水解不了近渴,更何况这"远水"还不一定靠谱! 力拓最初拿下项目时花了31亿美元,蒙古政府满心欢喜地以为找到了经济转型的跳板,可没过多久,麻烦就接踵而至。 合作刚起步,力拓就开始不断"加码",原本合同规定前期投资51.24亿美元,结果力拓硬生生要提到244亿美元。这可不是小数目,蒙古政府自然不乐意,毕竟这么一来,他们不仅要承担巨额债务,未来能从矿山获得的收益也会大打折扣,税收、股息都得跟着降,换谁谁都不乐意。 于是双方就陷入了漫长的拉锯战,你来我往地讨价还价,项目进展自然也就一拖再拖。 原本2009年就签了协议,结果地上部分到2013年才开始投产,而真正有价值的地下部分更是推迟了两年多才解决争议。 这期间,蒙古政府和力拓在税收和开发成本上的分歧就没断过,蒙古政府担心实现不了预期的盈利目标,要求电厂必须建在本地、不许用进口电,力拓则想着怎么把成本转嫁给当地。这种扯皮的结果就是,好好一个金矿项目,搞得跟烫手山芋似的。 2013年项目刚开始运营没多久,力拓就因为和政府谈判陷入僵局,干脆把扩建项目停了下来。当时蒙古政府想让力拓为资源销售支付更高的权利金,力拓自然不愿意,双方就这么僵持着。后来好不容易达成协议,力拓同意按资源总销售收入的5%支付权利金,而不是之前要求的按净利润计算,还掏了3000万美元和解之前的税务纠纷,这才让项目得以继续。 可这么一折腾,时间和金钱都打了水漂,蒙古想靠这个项目实现经济转型的梦想,自然也就远了一步。 反观中国这边,作为全球最大的铜需求国,距离矿山又这么近,本来是天作之合。要知道,奥尤陶勒盖生产的大部分铜最终还是要运往中国,毕竟未来10年中国对铜的需求只会增不会减。从经济角度看,把铜卖给隔壁邻居,运输成本低、市场稳定,多好的事儿。 可蒙古偏不,非要搞什么"第三邻国"政策,想通过与欧美国家合作来摆脱对中俄的依赖,结果呢?不过是把自己陷入了更尴尬的境地。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没有免费的午餐",蒙古想通过借力西方企业实现经济腾飞,却没料到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而中国这个近在咫尺的最佳合作伙伴,却被晾在了一边,眼睁睁看着这么好的合作机会被白白浪费。 这种舍近求远的做法,不知道蒙古政府现在回想起来,会不会有一丝后悔。毕竟,80公里的距离,本来可以成为经济合作的优势,而不是现在这样,成为蒙古与中国之间一道看不见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