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爆发之前,蒋介石曾经问过他的德国军事总顾问法肯豪森:如果中日开战,中国能抵抗多久?
1935年的一天,蒋介石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手里攥着一份刚送来的华北局势报告。
日本人步步紧逼,华北五省自治的阴云笼罩着整个中国。
他忽然停下脚步,转身问站在一旁的德国军事总顾问法肯豪森:"如果中日全面开战,中国能抵抗多久?"
满头银发的德国将军沉吟片刻,给出了一个令蒋介石后背发凉的答案:"海军最多支撑一周,空军能坚持一个月,陆军或许能抵抗六个月。"
要知道,法肯豪森可不是随便说说,他是德国陆军名将,曾任驻日武官,对中日两军实力差距了如指掌。
1934年,法肯豪森来到中国,接替塞克特担任蒋介石的军事总顾问。
德国贵族出身的他有着传奇经历,1900年就曾随八国联军来华,后来又在日本担任武官,对东方军事有着独到见解。
更难得的是,他坚决拒绝加入纳粹党,正是因为这种骨气让蒋介石对他格外信任。
不过,当时中国的军事实力确实令人担忧,海军主力舰艇加起来还不如日本一艘战列舰的吨位,空军仅有300多架老旧飞机。
陆军虽然人数众多,但装备落后,训练不足。
法肯豪森在提交给蒋介石的《关于应付时局对策之建议》中直言不讳:"目前威胁中国最严重而最迫切者,当属日本。"
并且他警告说,日本必会想尽办法破坏中国内部团结,拖延中国强大。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法肯豪森没有一味悲观。
在那之后,他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国防计划,核心思想是以空间换时间,持久抗战。
甚至还主张在长江流域构筑防线,将主力部队集中在徐州-郑州-武汉-南昌-南京一线,把四川作为最后根据地。
在法肯豪森指导下,国民政府开始秘密整军备战。
他们从德国进口武器装备,组建了著名的德械师。
在1937年抗战爆发前,中国已经整训出30个师的现代化部队,每个师配备德式钢盔、步枪和轻重机枪。
这些部队在淞沪会战中表现出色,让日军大吃一惊。
除此之外,法肯豪森还亲自参与设计了淞沪防线和吴福线、澄阴线等防御工事。
他建议将长江防线前推到上海附近,认为南京必须死守。
可惜由于日军从杭州湾登陆,精心构筑的防线没能发挥应有作用。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法肯豪森的表现令人敬佩。
他不仅参与指挥了淞沪会战,还在台儿庄大捷后准确预判日军会卷土重来。
当时各国武官都在庆祝胜利,只有他冷静地提醒中国军队应该乘胜追击。
随着德日越走越近,法肯豪森的处境也变得艰难。
1938年,希特勒强令所有在华德国顾问回国。
临行前,他向蒋介石保证绝不向日本泄露中国军事机密。
据说他在广州登船时泪流满面,对这个战斗了四年的国家充满不舍。
而法肯豪森当年的预判也惊人地准确,中国海军在抗战初期就几乎全军覆没,空军英勇作战但很快消耗殆尽。
陆军虽然坚持了八年,但确实在开战半年内丢失了大片国土。
但他提出的持久战战略最终奏效,中国以空间换时间,等来了国际局势的变化。
回头看这段历史,法肯豪森的价值不仅在于他准确的形势判断,更在于他在明知中国军力薄弱的情况下,依然帮助中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抗战方略。
他像一位严厉的医生,既指出病症的严重性,又开出救命的药方。
信息来源:《蒋介石在淞沪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