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州一位老人将房产和积蓄尽数留给儿子,却在罹患癌症后因治疗费用高昂心疼儿子负担。她转而要求月薪仅2000元的女儿每月支付1500元赡养费,遭拒后愤而将女儿告上法庭。最终,法院的判决结果令人震惊! 【消息源自:《七旬老太财产全给儿子患病后女儿拒赡养 法院判决引热议》2018-11-15 广州日报】 王阿婆用颤抖的手把存折塞进儿子阿明口袋时,窗外的木棉花正扑簌簌往下掉。这个动作她演练了半个月——老伴的抚恤金、越秀区老房子的钥匙、银行里六位数的存款,现在全都归了儿子。女儿阿珍在厨房刷碗,塑料手套刮蹭不锈钢水池的声音突然停了,但最终什么也没说。 "妈您放心,我肯定把您养老送终。"阿明捏着存折的手沁出汗,崭新的房产证在他公文包里硌出方形的印子。王阿婆望着儿子发亮的脑门,想起他连续三个月请假陪自己跑医院的日子,枯瘦的手指把存折又往深处按了按。她没看见女儿离开时把围裙甩在椅背上,帆布包带子勒得指节发白。 转折发生在次年开春。阿明第三次把母亲从肿瘤医院接回家时,护士站的电子屏正显示着欠费通知。他蹲在楼道里给姐姐打电话,烟灰在西装裤上烫出焦痕:"医生说这次化疗要五万,你总不能......" "我孩子补习班要交钱。"阿珍在电话那头打断他,超市理货员的工牌在胸前晃荡,"当初分钱的时候怎么没见你手软?"阿明盯着电梯里"孝感天地"的广告牌,突然把手机砸向消防栓。不锈钢外壳弹起的瞬间,病房里王阿婆正把止痛药掰成两半。 法庭调解室里,阿珍的帆布鞋在地板上磨出吱呀声。"每月2000块工资,孩子他爸跑长途半年不见人。"她突然抓起调解书拍在桌上,"妈您摸着良心说,当初那套房子值多少钱?"王阿婆的绒线帽随着化疗掉得稀疏,法令纹在苍白的脸上刻出更深的沟壑:"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哪有回娘家争财产的理?" 年轻法官扶了扶眼镜,判决书翻到第十七页。法槌落下时,阿珍盯着"每月支付450元"那行字突然笑了:"妈,我小时候发烧,您把最后半片退烧药给了弟弟。"她拎起破皮的钱包往外走,"现在这450块,就当买断那半片药的钱。" 结案后第三个月,阿明在缴费窗口遇见来交200元补缴款的姐姐。两人隔着三排塑料椅,谁都没说话。自动叫号机的红光在王阿婆病历本上跳动,像老家过年时没燃尽的鞭炮。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