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了研究国际关系的老同学,怎么看泽连斯基拒绝中国当安全保障国。 他推了推眼镜:这不是情绪,是选边站队的计算。 泽连斯基给出的两点理由很直接:认为中国未在冲突初期阻止俄罗斯,并通过无人机市场提供了协助。 他明确表示不需要那些在关键时刻没有伸出援手的国家作为担保。 中国则持续强调自身立场客观公正,主张用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解决危机,并愿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方也并未主动寻求成为担保国,其外交部回应显得克制且留有余地。 老同学最后提了句:大国博弈中,小国的公开拒绝往往不是最终表态,而是谈判的筹码。你看贸易数据,中乌农产品交易并未中断,这比口号更实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