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湖北荆门,63岁的李某曾因为工作变动,多次进行过户口迁移,她利用这个机会为自己多

湖北荆门,63岁的李某曾因为工作变动,多次进行过户口迁移,她利用这个机会为自己多办了一个新户籍信息,领起了双份退休工资,这一领就是13年,多领金额高达18万多元。李某暗自窃喜,没想到东窗事发,李某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据《极目新闻》报道,李某出生于于一九六一年,是荆门市屈家岭人,曾经是当地某企业的职工。后来因为结婚、工作变动等原因,她曾在多地工作生活过。

李某年轻的时候,信息网络系统尚不普及,各地的户籍管理和个人的工作信息都是纸质档案,还没有建立起信息化档案管理。

当时如果要查一个人的信息,还需要到这个人户籍所在地,翻看纸质的档案才查得到。

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家庭结构繁杂,人口迁移范围广,再加上手工登记难免出错等原因,有时候,查到的信息也不一定真实可靠。

李某充分的利用了这个机会,施展出一招分身术,在一次工作变动,需要把自己的户籍往异地落户的过程中,她为自己编了一套1956年出生的新身份信息。

李某到新居住地为新身份办理落户时,谎称户口本在多次搬家的过程中丢失了,由于当时做不到联网查询,新户籍地无法及时准确确认李某的新身份,李某利用一系列操作,成功为自己的新身份落了户。

在2011年1月份的时候,李某先为自己的真实身份,在荆门屈家岭成功办理了城市职工退休手续,开始每月领取养老金。

2011年7月,仅仅过了半年,她把自己的新身份户籍迁移到荆门市的另一个辖区,并给新身份补办了身份证。

完成这些前期操作后,李某去相关部门提交了养老保险相关申领资料,成功获批后,9月份开始,这个新身份也开始领保险金了。就此,李某自认为的分身术施展成功。

李某一个人拥有两个身份,领着两份退休金,看着每月都有两笔钱定时打到自己的退休存折了,李某真心为自己的睿智和高瞻远瞩暗暗自喜。

李某以为,这样就可以一直享受着双喜临门的快乐,过上舒适的晚年生活了。

可好景不长,全国范围内很快就实现了户籍管理系统信息化、数字化。

所有居民的身份信息统一进入网络系统,再经过几次人口普查,大大提高了居民信息的正确程度。

于是在二零一九年,李某所在的辖区派出所进行清查工作时,发现了李某的双重户籍,民警找到李某,指出她1956年出生的那个新身份是虚假户籍,通知她这个虚假户籍予以注销处理,并要求李某上交新身份的身份证。

此时李某本应该警醒,新身份已经暴露并被注销,那所有新身份的行为都将是违法行为。

可被识破分身术的李某,依然存在侥幸心理,她谎称身份证丢失没有上交。

去年8月份,当地相关部门为退休人员办理养老金存折换银行卡的事项,李某拿着已经注销了的身份证去为新身份换银行卡,幻想着可以继续领取双份保险金。

可工作人员当场发现这个身份证处于注销状态,调查发现早在2019年就注销了,原因是虚假户籍。李某精心策划的骗局彻底曝光了。

很快,李某被民警以涉嫌诈骗罪立案侦查。在今年4月,案件移送检方审查起诉。

经过详细调查,李某全部的户籍迁移路线被清晰的梳理出来,她一个人的两份参保单位的资料,两份养老金的发放记录等作为了关键证据。

此时的李某终于醒悟了,她主动投案并退还了重复领取的18万余元的养老金。

那么,李某的行为从法律角度如何认定?

经审理认为,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李某伪造虚假身份,骗取养老金数额巨大,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已经构成诈骗罪。

最终,李某被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3万元。多领、冒领养老金无疑是违法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对于此案件,您还有那些观点,欢迎留言讨论。

评论列表

落寞的执着
落寞的执着 5
2025-08-24 15:46
有这歪脑筋动国家的钱,你不是有两个身份吗?直接拿一个身份信息撸网贷啊,工作那么多年随便撸也不止这18万啊,
王老仨
王老仨 2
2025-08-24 15:33
有多少个这样的咋不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