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向特朗普纳投名状,想从背后对中国突袭,这个欧洲国家选了条绝路 在美欧对华博弈愈

向特朗普纳投名状,想从背后对中国突袭,这个欧洲国家选了条绝路

在美欧对华博弈愈演愈烈的当下,意大利政府选择了一条令人震惊的道路,不但成为首个退出“一带一路”倡议的G7国家。

还连续动用“黄金权力规则”六次挥刀砍向我国企业,最近又瞄准了倍耐力公司这一象征中意合作的重要桥梁。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这一系列操作不仅暴露出意大利在中美夹缝中的焦虑定位,更显现出梅洛尼政府试图向特朗普递交“投名状”的政治投机姿态。

欧洲在当前的国际格局中愈加分裂:一方面迫于美国的压力,对我国采取敌意防范态度。

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依赖中国庞大的市场和产业链支撑,在这种“战略模糊”的背景下,意大利选择主动充当“打头阵”的角色,无疑在欧盟内部制造更多不协调声音。

意大利原本是“一带一路”的欧洲桥头堡之一,曾与我国在基础设施、能源、交通等领域展开广泛合作。

但这一切在梅洛尼上台后迅速被推翻,显示出意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的急转弯与不稳定性。

梅洛尼政府多次以“国家战略安全”为由,动用黄金权力规则干预市场交易,对中国资本实施限制。

这项本意用于阻止恶意收购的规则,如今被当作政治工具使用,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意大利七次动用该规则,其中六次目标直指中国企业。

最新一轮针对倍耐力的干预,再次引发国际关注,中化集团持有倍耐力37%的股份。

而这家轮胎制造巨头正面临美国市场的政策打压,梅洛尼此时出手,很难不令人联想其“讨好”华盛顿的深意。

讽刺的是,这种做法不但无助于意大利经济,反而可能引火烧身,导致中方强烈反制,危及自身在我国市场的布局。

西方世界曾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高举“自由贸易”与“市场准入”的旗帜,要求我国开放市场、尊重规则。

然而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大力推动改革、建设透明制度、开放市场后,却发现这些“自由”的鼓吹者们开始变脸。

美国频繁祭出出口管制、投资审查和芯片禁令,欧洲也紧随其后动用各种非市场化手段限制我国企业发展。从要求市场化到反向脱钩,西方的“双标”做派愈发明显。

在这种全球经济信任基础被侵蚀的背景下,我国企业也日益警觉,对外投资趋于谨慎,布局更加多元,而欧洲市场正在悄然失去吸引力。

意大利原本在中欧经贸中具有特殊地位,倍耐力、中意高铁、能源开发等项目一度成为双边合作典范。

然而在当前政治气候下,这些合作被割裂甚至被否定,梅洛尼“投美制中”的操作令我国投资者望而却步。

不仅如此,意大利本土产业链也将面临出口萎缩、供应中断与投资撤离的现实风险,这不仅是经济“自断血脉”,更是一次战略“自断后路”。

梅洛尼政府对中美之间的态度体现出一种高度不稳定的政治心理,她本人在意识形态上与特朗普立场趋同,推崇民族主义与反“觉醒”思潮。

曾公开高呼“让西方再次伟大”,但与此同时,她又表现出对美国的不满,比如曾试图推动对等关税的“零对零”贸易协定,却被特朗普无视。

这种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导致她在对外政策上表现为“表面强硬、实则迎合”的摇摆风格,嘴上反美,行动亲美;声称要维护欧洲利益,实则不断损害欧洲内部经济秩序与外交信誉。

中国外交部已经发出明确表态,呼吁意大利营造“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这既是克制之言,也是一种外交警告。如果意方继续偏执于短视路线,中方完全可能采取必要手段予以反制。

措施包括审查意企在华行为、限制合作项目、调整双边协议等,后果将由意方自负。

最终来看,意大利当前这条路,既失去了东方合作机会,又无法从美方获得实质性回报,还可能在欧盟内部被边缘化。

在一个多极化的世界中,战略独立、外交平衡、经济理性才是真正的大国之道。

可惜,梅洛尼政府却选择了一条“投名状”式的短视捷径,将国家的长远利益,赌在了一个并不可靠的赌桌上,注定,这是一条绝路。

回头来看,意大利之所以走上这条“孤立之路”,是因为它在与我国打交道时放弃了长期合作的理性选择,在与美国接触中又无法获取实际利益支持。

其结果,就是在中方看来,它已不再是值得信任的欧洲伙伴;在美方看来,它也不过是可用可弃的工具人。

这是一条从全球化中滑落、从多边合作中脱离的绝路,若不及时反思调整,其“外交孤岛”局面恐将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