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突然宣布,他们的F-15 SG重型战斗机,将停止前往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进行训练的计划。 这个事儿说得有点莫名其妙,但新加坡和美国支支吾吾,没说明白的理由,其实值得我们思考。 新加坡空军F-15SG战斗机原本计划在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长期驻训,却突然遭遇变故,美军基地升级转向内部需求,不再接纳这一安排。这背后是否隐藏着太平洋战略的重大转变?基地全力备战台海局势,引发诸多疑问。 新加坡空军装备的F-15SG战斗机属于先进重型机型,总数达四十架左右,这些飞机需要广阔空域进行高强度训练,以保持作战效能。由于本土国土面积狭小,空军长期寻求海外基地支持。 早在2019年,新加坡国防部与美国国防部签署谅解备忘录,同意在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设立永久训练分队,预计从2029年开始运作。这一安排旨在利用关岛周边广阔海域和空域,提供模拟实战环境。关岛作为美国领土,位于西太平洋关键位置,距离新加坡约四千七百公里,较其他美国本土基地更近,便于快速调动资源。 美国空军当时表示,此举有助于加强双边军事合作,提升区域稳定。基地原本计划扩建基础设施,包括跑道延长和机库新增,以容纳十二架F-15SG及配套人员。这样的合作源于新加坡空军海外训练传统,已在亚利桑那州和爱达荷州设立类似分队。 美国空军在2023年底启动环境影响评估,审查关岛基地升级对生态和社区的影响。评估报告显示,扩建涉及约八十五公顷土地,用于修建停机坪、燃料系统和弹药库。公众反馈包括对噪音污染和水资源压力的担忧,但美国空军强调,这些升级将提升基地整体能力,支持更多机型驻扎。 2024年初,美国空军发布初步声明,确认基础设施改造将持续三至七年,旨在强化关岛作为第二岛链枢纽的作用。这一位置在战略上重要,因为第一岛链基地易受潜在威胁影响。关岛的改造预算达数十亿美元,涵盖防空系统强化和导弹防御部署。 这些举措反映出美国军方对西太平洋态势的评估,认为需要分散力量以应对导弹饱和攻击。新加坡空军原本期待通过这一分队,减少远程运输成本,并与美军开展联合演习,提升互操作性。 计划在2025年7月发生转折,美国空军发布决策记录,宣布不再推进新加坡F-15SG的永久驻扎。文件由空军助理秘书签署,指出决定基于运营分析、现场勘察和环境评估。 基础设施部分项目将继续推进,如停机坪和燃料管线建设,但弹药存储设施取消。新加坡国防部随后确认,双方互同意停止相关讨论,原因是空军训练需求审查显示,现阶段无需永久分队。 关岛基地转向专注美军自身部署,优先容纳轰炸机和战斗机群。这种调整与区域安全动态相关,美国军方近年来加大关岛投资,以应对台海潜在冲突。基地已成为空中力量投射的关键节点,储存更多补给并升级防御体系。新加坡空军表示,这一变化不会影响短期训练,计划在2025年10月至11月继续派机前往关岛演习。 关岛基地的升级重点在于提升耐打击能力,包括部署先进雷达和拦截导弹,以抵御弹道导弹威胁。美国空军文件指出,这些设施将支持本土机型运作,而非外部伙伴长期驻扎。取消计划后,新加坡空军面临调整压力,其F-15SG需维持飞行小时,避免闲置风险。 国防部强调,不会让飞机停飞,将优化本土训练并寻求其他海外选项。澳大利亚北部基地成为备选,其空域适合高速机动演练。美国本土设施如爱达荷州山家空军基地将继续支持现有分队。新加坡与美国的军事关系保持稳固,双方通过年度演习维持合作。这种转变凸显太平洋战略优先级变化,关岛从接待盟友转向战备核心。 新加坡空军正转向其他方案,确保F-15SG战斗力不受影响。国防部透露,正在与美国协商在阿肯色州埃宾空军国民警卫队基地设立新分队,用于未来F-35训练。这一基地已配备外国训练设施,便于整合资源。关岛的短期演习将聚焦联合战术,提升飞行员技能。 尽管永久计划取消,基础设施升级仍将间接惠及其他伙伴。美军强调,关岛的角色在西太平洋不可或缺,作为后备支撑点,能在危机中快速响应。区域观察人士指出,这种调整可能源于预算分配和战略焦点转移,优先应对台海等热点。新加坡空军通过多元化训练路径,维持高效运转,避免单一依赖。 关岛基地的转变引发对台海备战的关注,美军加强防御体系,旨在经受饱和打击考验。第一岛链基地如琉球群岛易受火力覆盖,关岛提供深度防御层。新加坡空军需灵活应对,调整训练计划以保持战备水平。国防部表示,将继续评估海外选项,确保资源高效利用。 美国空军文件显示,升级项目将提升基地容量,支持更多轰炸机入驻。这种动态反映出盟友间协调机制,平衡各自需求。总体而言,取消计划虽带来短期挑战,但长远有助于新加坡空军优化资源配置。 新加坡空军F-15SG被关岛拒之门外,美军基地全力台海战备,这一事件折射出哪些战略信号?欢迎读者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分析和观点,一起探讨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