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解放军师长刘炳彦去北京饭店吃饭,突然看到一个服务员举止异常,还有些眼熟,他想了想,说:“这人是特务,抓起来!”
那年9月21日,北京饭店,旋转门边站着荷枪实弹的警卫,大堂里穿梭的服务生端着银质托盘,一切看似井然有序。
205师师长刘炳彦捏着烫金请柬跨进门,证件刚被查验过三次,此地住着林彪、聂荣臻这些大人物,开国大典前夕的安保查的比较严格,也是为了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
然而,当刘炳彦进入其中,拿起玻璃杯,不经意的一瞥却发现了异常,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弯腰收拾餐具的服务员身上。
只见那人左手中指缠着纱布,无名指的金戒指在灯光下晃了一下,走路时右腿明显发僵,像拖着条看不见的铁链。
华北军区作战处长唐永健顺着刘炳彦的视线看去,正撞见服务员腕内侧一道疤,两人同时想起1941年霸县雪夜里,那个被日军刺刀划伤又侥幸逃脱的叛徒参谋,此人正是马学刚。
富商子弟出身成为汉奸的他活像条泥鳅,抗战时投靠日军,解放战争又钻进国民党保密局,现在竟混进北京饭店当起了“耳目”。
他擦杯子的动作太熟练,可眼神总往军人身上黏,像饿狼盯着肉铺橱窗。
在发现这一异常后,刘炳彦没惊动任何人,反而冲警卫员使个眼色,三个战士假装帮忙搬餐具,瞬间把马学刚按进后厨。
从这人裤缝里搜出的纸条写着聂荣臻每日进出时间,衣领暗袋还缝着微型相机。
后来审讯才知道,国民党保密局给马学刚的任务是摸清开国大典前将领们的活动规律,最好能拍到会议文件,那会儿北京饭店正在筹备全国政协会议的保密材料,服务员制服成了最好的伪装。
很快这事就惊动了李克农,连夜带人筛遍饭店员工档案,揪出另外两个伪装成厨子的特务。
马学刚的判决书下来得很快,公审大会上公布他当汉奸时帮日军围剿过冀中根据地,后来替军统暗杀过三名地下党。
枪决那天,刘炳彦在作战室盯着北平城防图,红色铅笔圈出十七个需要重点排查的场所。
他想起1938年刚参军时,朱占魁司令说过的话:拿枪的敌人好打,穿羊皮的狼难防。
实际上,刘炳彦自己就是猎狼的好手,北大数学系高材生的他,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被通缉,投笔从戎后从冀中军区的特派员干起。
1942年日军“五一大扫荡”,他带着三十多人钻芦苇荡打游击,把文安洼变成插在敌人心脏的尖刀。
等到1949年,他右肩留着弹片,左手缺半截小指,但最厉害的武器是那双眼睛,能认出五年前擦肩而过的叛徒,能从一百个鞠躬的服务生里揪出伪装的毒蛇。
北京饭店事件后,中央给刘炳彦记了大功,他却把奖章塞进抽屉,转头扎进天津卫的剿匪行动。
他清楚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像马学刚这样的“钉子”至少还有上千颗,混进学校的特务扮成教书先生,潜伏码头的间谍假装黄包车夫,甚至有人把发报机藏进算命摊的罗盘里。
直到1955年授衔时,他还在叮嘱部下:“饭店服务员递热毛巾的手,可能比拿枪的手更危险。”
再反观马学刚的结局成了反面教材,曾经身为八路军参谋的他,档案里记载他投敌是因为吃不了树皮草根,后来沉迷赌场和鸦片,被军统用债务套牢。
他至死都不知道,那天暴露是因为戒指反光,刘炳彦后来在战术课上常拿这事举例:特务训练能教人控制表情,但改不了二十年养成的肌肉记忆,就像马学刚总忍不住摩挲金戒指,那是他当少爷时落下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