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通水快十年了,北方喝上长江水的人越来越多。可另一个更吓人的调水工程,却在图纸上躺了快十年。说它吓人,是因为要花4万亿,差不多能建8个南水北调。计划从雅鲁藏布江调水到西北,据说能造出20万平方公里绿洲,比江苏还大些! 但这工程一提出来,印度就跳得老高,说要抢他们的水。可六年过去了,没见印度拦着,工程自己也没动静,这到底是为啥? 先看看这工程有多敢想。它不从长江黄河调水,专挑青藏高原的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都在名单上。 设计思路挺巧妙,顺着青藏高原的坡,让水自己流到西北,全程6000多公里,不用泵抽,能省老多电。 但巧归巧,难也真难。要挖136条隧洞,加起来2300多公里,最长的一条55公里,洞得有25米粗,现在全世界最大的也才18米。 中国工程院的王浩院士说过,这工程技术上能琢磨,但沿线各省的利益掰扯不清,比技术还难办。 印度反对的嗓门最大。他们说雅鲁藏布江流到印度叫布拉马普特拉河,是东北部的命根子,担心咱们调水后他们没水用。 其实咱们只打算用20%的水,还避开枯水期。而且2018年起,咱们就跟印度共享这条河的水文数据了,汛期提前告诉他们水情。 可印度不依,估计不光是水的事,藏南那片的疙瘩还没解开,借题发挥罢了。 真正难住工程的,是地里的麻烦。青藏高原底下的地壳不安分,老地震,挖那么长的隧洞,万一震塌了咋办? 沿线好多地方海拔落差大,一边是6000多米的山,一边是不到3000米的河谷,机器运上去都费劲,更别说施工了。 冬天也麻烦,青藏高原冷的时候能到零下30度,水管冻裂了咋整?这些问题,现在还没十足的把握解决。 生态也是个坎。雅鲁藏布江里有些鱼,就认那片水域产卵,隧洞一挖,它们可能就找不着家了。 调水到西北,看着是好事,可浇地多了,地下水位一高,土容易变碱,到时候绿洲没成,倒成了盐碱地。 水利部2022年说过,国家根本没把红旗河纳入规划,还在研究呢。意思就是,八字还没一撇。 不是不想修,是得想周全。这么大的工程,动一下影响几十年,不能急。 西南的省份也有想法,怒江澜沧江的水调走了,他们自己发电、灌溉咋办?得给他们找补回来,这账不好算。 其实大工程慢工出细活的例子不少。三峡工程从设想to开工,吵了几十年,光论证就花了十几年。 现在不也好好的?既能发电防洪,又能通航。红旗河要真成了,说不定也是百年大计,多等几年不算啥。 说到底,4万亿不是小数,8个南水北调的规模,得对得起这笔钱,对得起子孙后代。 印度反对也好,技术难也罢,慢下来琢磨透了,总比匆匆上马出问题强。吃瓜归吃瓜,这工程真要成了,那可是能改变大西北的大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