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台湾法庭上,97岁高龄的薛岳将军痛哭流涕,当时法庭上一众法官都在谴责薛岳不该不交房租,薛岳当即老泪纵横:我戎马一生,曾消灭十万日军,难道还抵不上这点房租吗? 1993年8月,台北地方法院开庭审理一起房租纠纷案,被告席上坐着一位92岁的老人,正是抗战名将薛岳,法官询问为何拖欠房租时,薛岳缓缓站起身说:“我在抗战中消灭了十万日军。” 薛岳1896年出生于广东韶关,早年投身革命,1924年他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师师长,参加了东征和北伐,抗战爆发时,薛岳已是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负责守卫长江中游地区。 1939年9月,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率15万大军进攻长沙,蒋介石最初的命令是“焦土抗战”,要求部队撤退并烧毁长沙城,薛岳接到命令后,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薛岳认为放弃长沙等于放弃整个华中地区,他给蒋介石发电报说:“职守土有责,决与长沙共存亡。”这份电报现存于台北国史馆,上面清楚记录了薛岳的态度。 第一次长沙会战中,薛岳采用了自己独创的“天炉战法”,这种战术的核心是“诱敌深入,分进合击”,让日军进入预设的包围圈后再集中兵力围歼。 具体操作是这样的:前线部队边打边退,把日军引向指定地区,然后左右两翼部队迅速合围,后方预备队切断敌军退路,整个过程就像把敌人装进熔炉一样,四面受火。 第一次长沙会战历时一个月,日军伤亡3万余人,被迫撤退,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1941年9月和1942年1月,日军又发动了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薛岳继续运用“天炉战法”,三次会战累计歼敌11.7万人,日军始终未能占领长沙。 这三次胜利让薛岳名扬海外,美国《时代》周刊1942年曾刊登薛岳的照片,称他为“抗日战争中最成功的中国将领”,英国《泰晤士报》也报道了长沙会战的胜利,抗战胜利后,薛岳被任命为徐州“剿总”司令,解放战争期间,他先后指挥了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等,但都以失败告终。 1949年8月,薛岳撤退到台湾。 1988年李登辉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李登辉推行“本土化”政策,对外省籍老兵的待遇逐步削减,薛岳的住房补贴首先被取消。 1990年,台湾当局通知薛岳,他居住的房屋产权归还原主,需要按市价缴纳租金,当时这套房子的月租金是2万台币,而薛岳的退休金只有8000台币。 薛岳无力支付高额租金,房东将他告上法庭,法庭上薛岳的律师提出他在抗战中的功绩,希望能得到特殊照顾。但法官表示法庭只审理民事纠纷,不涉及历史功过。 这起官司引起了媒体关注,《联合报》《中国时报》等主要报纸都报道了此事,舆论普遍同情这位抗战老将,在社会压力下,台湾当局最终同意为薛岳提供住房。 1998年5月3日,薛岳去世享年102岁,台湾“当局”按照“一级上将"的规格为他举行了葬礼。 对于薛岳晚年的遭遇,台湾史学界有不同看法,支持者认为他是抗日英雄,应该得到更好的待遇,批评者则认为他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抵消了抗战功劳。 信源:传承武穆遗风的典范——薛岳将军之人生历程[J]. 党史文苑(纪实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