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印度从中国偷高科技,盾构机、特高压、光伏都不放过! 印度正盯着中国的高科技领域两眼放光。这个喊着 “2025 年 GDP 要破 5 万亿美元” 的国家。 在仿制药和软件领域尝到甜头后,开始把算盘打到了盾构机、特高压、光伏这些中国领跑的产业上。 与其从零研发,不如直接 “拿来”,可偷来的技术,终究撑不起野心。 先说盾构机。印度花 10 亿美元从中国买了 8 台,偏要把其中一台拆成零件运到孟买。 中国厂家本想派技术员上门安装,印度却以 “安全问题” 拒发签证,转头就对着说明书自己鼓捣。 他们的算盘打得响亮:“邻居有法拉利,咱何必从发明轮子开始?” 可拆解容易,复刻难。 核心液压系统被拆得乱七八糟,最后不仅没装好,还多出来上千个零件,成了国际笑柄。 外国网友调侃:“这哪是组装机器,分明是在搞零件增殖实验。” 后来印度建高铁,转头买德国海瑞克的盾构机,却想玩 “先货后款” 的把戏,被中国港口直接扣下设备,逼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理亏的印度想闹成国际争端,结果连个帮腔的都没有。最终,德国公司在印度建了个组装厂,把零件拼起来就敢叫 “印度国产盾构机”。 可这种 “组装货” 连精度都保证不了,直接拖慢了孟买 - 艾哈迈达巴德高铁的进度。 这个 2015 年就获批的 129 亿美元项目,至今只完成了 2%,征地难题之外,盾构机掉链子是重要原因。 高铁技术更是印度偷不走的硬骨头。当年印度一边派人来中国考察,一边偷偷测绘列车结构,转头却被日本的低息贷款吸引,把项目给了日本。 可日本想把 2030 年才计划自用的 “E10 系” 新干线当试验品塞给印度,印度不干。 印度要求自己造列车,日本却死死捂着核心技术,双方扯皮至今。 至于印度自己搞的 160km/h “准高铁”“致敬印度号”,第二天就撞了牛,原本从中国订的火车轮子。 竟临时毁约去买乌克兰的,结果赶上俄乌冲突断了货,最后还得回头求中国,脸皮厚度可见一斑。 光伏领域的 “拿来主义” 更直接。中国天合光能的 TOPcon 技术,被印度首富阿达尼的公司直接 “贴牌”,当成自己的产品出口,甚至敢卖到美国。 天合光能在美国提起仲裁,要求禁止这些侵权产品销售,可官司拖了快一年,至今没个结果。 阿达尼绿能还大摇大摆把 “自主研发 TOPcon 技术” 写进招股书,这种明火执仗的侵权,本质上是赌中国企业跨国维权成本高 。 可光伏核心的薄膜沉积技术、电池片切割精度,不是贴个牌就能掌握的,印度光伏组件的良品率始终比中国低 15%,就是偷不走的技术壁垒。 特高压领域的操作更显 “套路”。2011 年,中国保变电气带着 750kV-1200kV 设备技术,与印度阿特兰塔公司合资,持股 90% 建厂。 印度古吉拉特邦当时发通稿欢呼 “掌握特高压”,转头就开始使绊子:工厂 2012 年签约,2017 年才建成,投产后连年巨亏,逼得保变电气 2023 年只能以 1.37 亿元卖掉 90% 股权。 而接手的阿特兰塔,拿着保变留下的技术和订单,不仅成了印度 Top10 变压器供应商,今年还顺利 IPO。 印度立刻宣称 “掌握特高压技术”,计划建 9 条 1100kV 线路,甚至要花 105 亿美元建一条 1300km 的海底电缆,向中东输电。 可真到讨论细节,麻烦就来了:绝缘材料耐高压性能不达标,换流阀损耗率比中国设备高 30%,当初被赶走的中国技术员,成了他们绕不开的坎。 要知道,中国特高压线路占全球 90%,从设备材料到运维经验,都是几十年积累的硬功夫,哪是换个股东就能偷走的? 印度总想着 “站在巨人肩膀上”,却忘了巨人的肩膀需要自己的骨头撑着。 盾构机的核心液压件、高铁的牵引变流器、光伏的钝化层工艺、特高压的换流阀设计,这些技术背后是成百上千次实验、上万项专利、几代工程师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