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老蒋欲借扩编架空卫立煌。卫当即召集亲信:“谁有胆量和我一起整垮老蒋?”等来的却是一阵沉默。卫又去找八路,表示自己要加入八路军。八路军的反应却让卫立煌始料未及。 1938年,正值抗战最激烈的时候,蒋介石却打起了自己人的主意。这位在忻口战役中重创日军的抗日名将卫立煌,竟被蒋介石用扩编的名义一步步架空。愤怒的卫立煌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但八路军的回应却出乎所有人意料。 1938年,卫立煌可以说是国民党军中最耀眼的将星之一。在忻口战役中,他指挥三个兵团七个军,配合八路军重创了日军第五师团,军长郝梦龄、师长刘家骐等将领壮烈殉国,这场胜利让卫立煌名声大震。但就是这样一位抗日功臣,却遭到了蒋介石的猜疑和排挤。 蒋介石的手段可谓老练狡猾。他先是在军和集团军之间新设了军团长一级,让黄埔出身的李默庵担任第33军团军团长,直接管辖卫立煌的第14军。这样一来,卫立煌就无法直接指挥自己一手带出来的这支精锐部队了。接着,蒋介石又把卫立煌的得力干将陈铁提升为第14军军长,表面上是提拔,实际上是让他脱离卫立煌的直接控制。 更狠的是,蒋介石还把卫立煌的另一支主力第83师整个调给了胡宗南。这支卫立煌从红军时期就开始带的老部队,就这么被划走了。第10师师长彭杰如虽然被提升为第14军副军长,但师长位置却被空缺,明显是要等李默庵上任后安排自己的人。 面对这种釜底抽薪的做法,卫立煌彻底怒了。他连夜召集陈铁、彭杰如、陈武等亲信,摊牌了。卫立煌把手枪重重拍在桌子上,直接问谁有胆量和他一起整垮蒋介石。这话一出,房间里死一般的安静,谁都不敢接茬。 沉默了半天,还是陈铁先开口。这个黄埔一期生因为是何应钦老乡,一直被蒋介石当成何派人物,得不到重用,全靠卫立煌提拔才有今天。陈铁说校长这次确实不仗义,愿意跟着卫立煌干。有了他这个黄埔生表态,其他人也纷纷表示支持。 但卫立煌知道,光靠这几个人想对抗蒋介石,无异于以卵击石。他想到了八路军。在之前的抗战合作中,卫立煌对八路军的印象很好,特别是和朱德总司令的几次接触,让他对八路军产生了好感。 当夜,卫立煌秘密找到八路军联络员赵荣生,直接表示想加入八路军。这个决定连赵荣生都吓了一跳,赶紧向延安汇报。没想到几天后,八路军的回复让卫立煌始料未及——他们拒绝了。 八路军的理由很简单:担心接纳卫立煌会引起蒋介石的过度反应,破坏抗日统一战线,影响抗战大局。这个回复让卫立煌愣住了,但随即他更加敬佩八路军了。他感慨地说,八路军就是比蒋介石正派,要是换了别人,早就趁机挖墙脚了。 蒋介石很快发现没了卫立煌不行。前线战况恶化,李默庵这个新军团长根本撑不起大局。无奈之下,蒋介石只能改变态度,把卫立煌派到河南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这个安排既给了卫立煌足够的权力,又让他远离了核心权力圈。 1942年元旦,卫立煌到重庆开会,又出了个小插曲。蒋介石请他参加宴会,但孔祥熙也邀请他到孔府,说宋氏三姐妹都会来。卫立煌想起当年孙中山和宋庆龄对他的恩情,就改去了孔府。这下把蒋介石气得不轻,宴会上空了个位置,十四个人变成十三个,蒋介石觉得特别晦气。 后来宋美龄还想撮合孔令仪和卫立煌,安排了个相亲,但卫立煌以有女朋友为由拒绝了。这一系列事情让蒋介石的忍耐到了极限,加上戴笠报告说卫立煌部队里有人诋毁蒋介石,而且八路军在他那里来去自由,蒋介石终于下定决心,1942年1月解除了卫立煌的兵权,把他调到成都晾着。 直到一年半后,滇西反攻时,在史迪威的坚持下,蒋介石才不情愿地让卫立煌出山,率领远征军反攻。抗战结束后,卫立煌被派到东北任”剿总”司令,但在辽沈战役中消极作战。1949年他被列入43人战犯名单,但1955年3月从香港回到大陆,受到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欢迎,1960年1月17日在北京逝世。 卫立煌这个选择够让人深思的。一个抗日名将被自己人架空,想投靠八路军却被拒绝,这里面的政治博弈和人性考量,你们怎么看?当年八路军的这个决定是对是错?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们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