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抗战中,伪军来抓人,村口却迎着一人,伪军以为是保长,忙握手,不料对方忽掏枪。伪军

抗战中,伪军来抓人,村口却迎着一人,伪军以为是保长,忙握手,不料对方忽掏枪。伪军慌了:“别误会,我是来抓八路的。”那人却说:“我就是八路!” 1939年重阳节的清晨,华北平原的大吕家村上演了一场绝妙的反转。一支伪军部队踏着晨露而来,准备搜捕八路军,却在村口遇到一个看似恭敬的”保长”。谁料握手瞬间,枪口顶腰,身份逆转,猎人瞬间成了猎物。这个真实的抗战故事,展现了八路军游击队长吕本支的机智与胆识。 1939年前后,商河县的局势十分复杂,县城和周围被日伪军占据,城北有对八路军不友好的刘景良部聚集,商河公路上还聚集着各种土匪势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符竹庭决定在此开辟根据地,派遣部队与当地抗日武装建立联系。 吕本支就是在这个时期崭露头角的。作为大吕家村的游击队长,他深知在平原地区搞游击战的困难。没有山地掩护,只能依靠机智和群众基础。八路军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坚持平原地区的斗争是可能的,而吕本支正是这种可能性的实践者。 1939年重阳节夜里,符竹庭带着部队来到大吕家村休整。吕本支安排住宿后,特意增加了岗哨。这个决定救了所有人的命。第二天拂晓,哨兵报告东面来了一队伪军,约一百多人。 符竹庭迅速判断情况:敌人不知道八路军在此,否则不会只派这点人马。既然送上门来,正好缴获武器充实地方武装。他命令部队隐蔽埋伏,同时向吕本支交代了任务。 伪军大队长赵秀芳骑马走在队伍前面。这支伪军装备参差不齐,看起来士气不高,显然是在例行巡查。当队伍走到村口时,换上便装的吕本支和廖保兴主动迎了上去。 “各位长官辛苦了,这么早就出来巡查,是从哪里来呀?”吕本支恭敬地打招呼。赵秀芳以为来人是村里的保长,忙从马上跳下来准备握手寒暄。就在双方握手的瞬间,吕本支迅速抽出匣子枪顶住了对方的腰部。 “不许动!动就打死你!”吕本支的声音瞬间从卑微变得威严。赵秀芳吓得面如土色,慌忙解释:“别误会,我们是从济阳来抓八路军的,是来抓八路吕本支的!” 吕本支冷笑:“没有误会,我就是吕本支!现在命令你们立即放下武器投降!”话音刚落,埋伏好的八路军战士从各个方向冲出来,将120多名伪军团团围住。整个行动一枪未发,干净利落。 伪军虽然成分复杂,但数量是惊人的。据统计,中国是”二战”期间唯一一个伪军数量超过侵略国军队数量的国家。然而,面对八路军的机智作战,这些伪军往往不堪一击。他们只讲自己的福利,能吃饭,伪军好歹能挣点钱养家,而八路军没什么军饷,连饭都吃不饱,连衣服都穿不上,生活很艰苦,所以他们宁肯去当伪军,也不愿意当八路军。 这次成功缴械激怒了日军。他们调集重兵要彻底消灭八路军。符竹庭得到消息后,立即率领部队转移。然而由于目标太大,春节期间还是在法昌被日军包围。 1940年2月11日拂晓,日本侵略军从济南、惠民、商河、济阳等地调集步骑兵1000余人、汽车30余辆、坦克5辆,包围了王家寨村和沙窝翟家。符竹庭安排主力秘密突围,七连连长王皓民率200名战士断后。经过激烈战斗,主力部队成功突围,七连也在夜间分散突围脱险。战斗中八路军伤亡200余人,毙伤日伪军320余人,缴获机枪4挺、日式步枪93支,创造了平原突围战的典型战例。 据中共方面出版的《八路军表册》记载,自1939年9月至1945年10月,八路军共对日、伪作战99,847次,消灭日军407,454人,消灭伪军851,249人。在这些战斗中,像吕本支这样的地方游击队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熟悉地形,了解民情,与八路军主力密切配合,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坚持游击战争。 吕本支机智擒敌的故事,只是千千万万抗战英雄事迹中的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在那个民族危亡的时刻,无数普通人挺身而出,用智慧和勇气书写了不朽的抗战史诗。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铭记和传承。 一次看似平常的握手,却成为了抗战史上的经典瞬间。吕本支的机智不仅挫败了伪军的阴谋,更展现了中华儿女不屈的抗争精神。你觉得在那个特殊年代,像吕本支这样的地方抗日武装领导人,对抗战胜利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