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2018年,澳大利亚一位104岁的科学家,前往瑞士接受安乐死,当药物注射到他的体

2018年,澳大利亚一位104岁的科学家,前往瑞士接受安乐死,当药物注射到他的体内后,他却突然开口说了5个字,成功逗笑了在场的所有人。 他的名字叫大卫·古道尔,是澳大利亚著名的生态和植物学家。 2018年4月4日,是他的104岁生日,当天,他的家人和朋友齐聚一堂,共同庆祝他的生日。 然而,吹完蜡烛后,他却说出了一句让震撼人心的话来 : “我很感谢大家,但我不想活下去了,我希望能尽快结束生命。” 众人听后很是惊讶,觉得他有学识有地位,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实在没理由产生这样悲观的想法。 但他的家人听后却什么也没有说,而是微笑地看着他。因为他们知道,他有这样的想法已经很久很久了。 古道尔1914年生于英国伦敦,1948年移居澳大利亚。 他的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拿过三个博士学位,个人履历相当华丽 。 比如他在诺贝尔大学任教,担任了30卷本《Ecosystems of the World》(《世界生态系统》)系列图书的总编辑。 比如,他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获得过国际生态学协会杰出统计生态学家奖,澳大利亚荣誉勋章。 除了专注学术研究之外,他的业余生活也非常丰富。 他爱打网球,喜欢旅游,喜欢探险,而且还是一个京剧爱好者,经常会参加学校的排练和演出。 最让我佩服的是,他是一个闲不住,不服老的人。 1979年他65岁,到了该退休的年纪了,可他偏不,仍然在家和科研室之间来回奔波。 同事和家人都劝他不要这么拼,但他觉得: 自己的身体倍儿棒,完全可以干到100多岁。 84岁那年,他生了一场大病,视力严重退化了,连看报纸都成问题。 学校让他退休,他不想待在家里无所事事,竟来到了伊迪丝考文大学,做了生态系统管理中心的名誉研究员。 每天上课,带学生,仍然和以前一样忙碌。 90岁时,他的驾照被吊销,手抖的连一个棒球拍都拿不起了。他就每天花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坐两趟公交和一趟地铁去上班。 102岁那年,学校基于他年龄和身体的考虑,不允许他在办公楼办公,让他居家办公。 按理说,这是基于人道主义精神的考虑,是合情合理的。 但古道尔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学校对他有严重的年龄歧视,为此还抑郁了很长一段时间。 后来,因为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业,再加上他自己行动不便,只能靠轮椅和助力架走路,这让好强了一辈子的古道尔头一次觉得自己很没用,产生了想安乐死的想法。 于是,他向澳大利亚提出了安乐死的申请,没多久他被告知: 在澳大利亚,只有身患绝症的人才能申请安乐死,他身体健康不能这么做。 他不甘心,于是向外求助。 后来他了解到: 瑞士这个国家很开放,从1942年起就明确规定: 只要不自私,任何人都有权利选择安乐死。 尤其有一条,瑞士可以向外国的人提供安乐死。 得知消息的他很开心,把这个决定告诉了儿子、女儿,他们刚开始有点诧异,后来听他说了理由之后,表示理解并支持他。 瑞士的媒体为此采访了他,问他为何要这样做,他说: “在我这个年纪,早上起床吃早餐,吃完早餐等吃中餐,这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5月10日,星期四,古道尔把这个日子定为自己的去世之日。 他的家人把他送到瑞士的“协助自杀”诊所,医生们给他注射完药物过了一会儿后,他竟风趣地问他们: “怎么还没死?” 医生们听后虽然有点哭笑不得,但是内心却由衷的敬佩这个百岁老人。 一段时间过后,终于,在《欢乐颂》欢快的音乐声中,古道尔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中国有句谚语: 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九十耄耋,百岁期颐,用来形容老年人的状态。 而古道尔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 人不服老,便永远不老。人的一生应该由自己掌握,不应该由年龄定义。 亲爱的友友,你觉得呢? (消息来源: 央视网《104岁老人来到“协助自杀”诊所 完成“去死”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