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云南地震时,一名老兵徒手救出了14名女兵,45年后,她们得知这位老兵竟然做着月薪1200的保安工作,而女兵们的举动让人十分感动。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0年,夜色沉沉,风从松林中穿过,带着些许湿冷,就在这样一个静谧的深夜,大地突然翻身,剧烈的震动从地下撕裂开来,仿佛有什么庞然巨物从沉睡中挣脱,全城顷刻间陷入轰鸣与崩塌。 彼时云南峨山某新兵营房内,一群十四五岁的女兵刚入梦乡,通信训练的疲惫尚未退去,床下那层铺就的干玉米杆在晃动中发出轻微响声,片刻后被轰然倒塌的砖木压得粉碎。 通铺尽头的赵虹被石灰粉呛醒,身边是塌落的瓦砾、断裂的木梁,胸口沉闷,气息艰难,她无法动弹,眼前漆黑一片,四周安静得令人恐惧,她试着呼喊,声线却破碎,回应她的,只有头顶偶尔落下的砖屑。 她不知道,灾难已经在几分钟内带走了数以万计的生命,而她和其他十三位女兵正被埋在废墟深处,等待命运的裁决。 大约在凌晨三点,一阵细微却急促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砖石开始松动,手电光在黑暗中摇曳,一个高大的身影蹲下身,用早已磨破的双手开始掘开石堆,他穿着六五式军棉袄,手臂青筋突起,泥水与鲜血混在一起从指缝中渗出。 没有片刻犹豫,他一块块搬开压在女孩身上的砖头和梁木,赵虹隐约感受到有一股暖流从肩头传来,那是对方脱下的棉袄,厚重却温柔地盖住她冰冷的身躯。 她记住了那张脸:眉毛浓密,鼻梁挂着灰尘,左耳垂有一颗细小的黑痣,在几小时的救援中,这位士兵带领战友们,用血肉之躯撑起了一条生命通道,将所有十四名女兵一一救出。 没有人知道,他在废墟里爬了多久,挖了多深,冒了多少次余震的危险,他没有留下名字,只留下了胸前的编号,0327。 地震过去后,赵虹痊愈归队,部队重新编制,她开始一段长达数十年的寻找旅程,她试着从幸存者处打听线索,去档案馆查阅资料,甚至画下当年记忆中的脸庞反复修改,却始终没有确切的消息。 直到退休后的某一天,她在旧书摊翻到一本发黄的《抗震纪实》,其中一张照片上,一群浑身是泥的战士正在废墟中抬梁,说明文字写着“七连三班在峨山一线营救”,她的记忆立刻被唤醒,夜里便乘火车前往北京的军事博物馆,可惜原始照片早已归档,档案残缺。 2014年,她将这段经历讲述给央视《等着我》栏目,栏目组以画像和编号为线索发出协查信息,几个月后,终于在重庆的某个社区里找到了线索的尽头。 一位65岁的老人,在小区门卫室值夜班,他的桌角压着一张泛黄的“抗震先进个人”奖状,钥匙串上挂着一块刻着“0327”的老军牌,那是雷清平,当年奋不顾身挖出赵虹一行人的老班长。 节目录制那天,舞台上灯光明亮,人群肃静,雷清平穿着洗得泛白的保安制服,步伐缓慢却挺直,他没有预料到站在面前的,是那个他在地震夜里裹上棉袄、亲手从瓦砾堆里拽出的女孩。 赵虹眼中噙泪,她将一张保留了四十五年的画像缓缓展开,里面的脸与眼前的老人重合,那一瞬,掌声四起,泪水横流,时光仿佛倒流至废墟深处,那个寒冷的夜晚。 节目录制后,赵虹和其他当年幸存的女兵得知雷清平的生活现状,他退伍后回到重庆,做过工人、卖过菜,晚年在小区当保安,每月工资不过1200元,他从不向人提及曾经的过往,不以英雄自居,只说:“当兵吃粮,该干的活。” 女兵们默默行动了,她们分布在各地,有的已退休,有的身患慢病,但纷纷凑出积蓄,为他申请提高退役福利,后来又集资买下了一间小小的住房,摆上茶具和红塔山香烟,让这个沉默了一生的老人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安稳晚年。 这一切,从未登上热搜,却在岁月中发着光,不是所有的英雄都有光环,也不是所有的光环都需要被看见,雷清平救人的那夜,没想过日后会有人感谢,而赵虹她们,四十五年来始终记得,因为她们知道,是他的选择,改写了她们的人生。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央视网——地震后女孩被班长徒手挖出 四十年后《等着我》寻恩人
猜你喜欢
当家里有个抽象老爹是一种什么体验?
2025-07-31
快乐星球董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