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一位韩国专家接受采访,话讲得挺扎心:"我们打心底里不太愿意正眼瞧中国,结果这一眯眼,竟没瞅见人家科技发展的势头——真要跑去实地看看,就知道现在中国对韩国的威胁有多实在、多扎心。"按他的说法,韩国人长期对中国科技发展"选择性失焦",如今回头一瞧,好家伙,中国科技不仅追上了,某些领域还把韩国甩在了后头,甚至可能"背刺美国"。 您琢磨琢磨,这"不愿意正视"的说法,到底是真心反思还是甩锅?就说这些年韩国科技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吧,三星电子在西安投了半导体生产线,现代汽车在重庆建了氢燃料工厂,SK海力士的无锡工厂更是占了全球近半的存储芯片产能。要说"看不见",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总不能算空气吧?更别说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崛起——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装车量连续六年全球第一,比亚迪电动车去年卖了300多万辆,连德国车企都得找它谈合作。韩国引以为傲的三星SDI、LG新能源,去年在动力电池市场份额被宁德时代拉开近10个百分点,这哪是"没觉察",分明是既眼红又焦虑。 那位专家说"全面反超",倒也不必急着下结论。但有一点挺有意思:中国科技发展从来不是"突然冒头",而是十几年如一日砸钱搞研发的结果。2023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超3万亿元,占GDP比重2.64%,这数字比韩国高了近1个百分点。从5G基站数量占全球60%,到无人机占全球70%市场份额,中国科技的进步更像是一场"接力赛",而不是"突然冲刺"。韩国能在这场赛跑里保持过几年领先,靠的是当年半导体产业的政策扶持;现在被反超,本质上是产业升级速度没跟上。 至于"背刺美国"这种说法,更像是个黑色幽默。中国科技企业出海,靠的是性价比和技术迭代,又不是搞阴谋诡计。华为5G被美国打压时,韩国企业没少跟着断供;大疆无人机占领美国市场时,美国本土企业还在为续航发愁。所谓"威胁",不过是原本躺在舒适区的玩家,突然发现对手换了赛道,自己连起跑线都找不着了。 说到底,科技发展就像爬山,有人在山脚抱怨"看不见山顶",有人在半山腰焦虑"被后面的人追上",真正登顶的人,从来只盯着下一个山峰。韩国专家这番话,与其说是"觉醒",不如说是给韩国产业界敲了记警钟——当你在研究怎么给苹果代工更省成本时,别人已经在造自己的芯片、自己的电动车、自己的太空站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