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45年,戴笠邀请50名汉奸吃饭,待众人吃完得意时,他却突然说道:“现在公布逮

1945年,戴笠邀请50名汉奸吃饭,待众人吃完得意时,他却突然说道:“现在公布逮捕名单!”第一个听到自己名字的人当场头脑发晕,瘫倒在地。这次宴会的组织者的下场,更是很意外!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抗战结束,中国大地一片欢腾。但胜利的喜悦还没散去,清算汉奸的账本就摆上了台面。那时候,国民党内部意见还不统一。蒋介石起初想着拉拢这些汉奸,让他们对付共产党,许了不少空头支票,比如高官厚禄、既往不咎。可没多久,风向变了。随着国民党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大,蒋介石觉得留着这些墙头草没啥用了,反而是个隐患,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决定动手清算。 这任务落到了军统局局长戴笠头上。戴笠是个狠角色,手腕硬得很,干这种事正对他的胃口。可问题来了,这些汉奸也不是傻子,大多狡猾得像泥鳅,直接上门抓人,十有八九会扑空。于是,戴笠琢磨了个损招:先把人骗到一块儿,再一网打尽。咋骗呢?摆一桌饭局,请这帮家伙自己往里钻。 要搞这场饭局,戴笠得找个靠谱的“中间人”。这个人得有点分量,能让汉奸们放下戒心,还得听话好使唤。他挑中了汪时璟。汪时璟啥来头?抗战时,他干过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的高官,算是汉奸圈子里有点名气的家伙。不过,他跟蒋介石还有点旧交情,战争期间偷偷给蒋送过钱,以为这能给自己留条后路。抗战一结束,他还跑去重庆想抱大腿,结果蒋介石压根没搭理他,灰溜溜回了北平。 戴笠瞅准了汪时璟这点心思,亲自找上门去。一顿软磨硬泡,外加党国大义的帽子扣下来,戴笠还拍胸脯保证:只要你帮我把这帮汉奸哄来,给你摘了汉奸的帽子不说,还有奖励可拿。汪时璟一听,觉得这买卖划算,既能洗白自己,又能捞点好处,立马点头答应了。 1945年12月5日,北平东城北兵马司的汪公馆热闹起来了。汪时璟下了血本,张灯结彩,把场面弄得挺像回事。50多个汉奸陆陆续续来了,像王克敏、王揖唐、齐燮元这些伪政权的大鱼都在名单上。他们接到请柬时,心里其实有点打鼓,毕竟刚投降那会儿风声紧得很。可一听说汪时璟牵头,戴笠还亲自捧场,觉得这可能是条生路,就硬着头皮来了。 宴会一开始,气氛还挺融洽。戴笠亲自到场,端着酒杯挨个敬酒,嘴里净是好话,说啥感谢他们在日本人投降后帮着维持秩序,干得不错。汉奸们一听这话,悬着的心放下来不少,一个个还争着表忠心,觉得自己真有可能翻身。酒过三巡,气氛热乎得不行,谁也没想到这是暴风雨前的平静。 到了晚上九点左右,画风突变。军统的特工突然冲进来,戴笠站起身,慢悠悠地说了一句:“现在公布逮捕名单!”这句轻飘飘的话就像炸雷,第一个被点名的王克敏直接腿软瘫地上了。紧接着,其他人一个接一个被铐走,连汪时璟都没跑掉,当场傻眼。 这场饭局成了汉奸们的末日。抓回去后,他们被关进监狱,一个个接受审判。王克敏身体本来就不好,在牢里没撑多久就死了。王揖唐和齐燮元更惨,直接判了死刑,枪毙了事。其他人也好不到哪去,轻的关几年,重的直接没命。整个华北的伪政权要员基本被一锅端了,戴笠这手玩得够狠,也够漂亮。 那汪时璟呢?他本来以为自己是戴笠的“功臣”,结果发现压根不是那么回事。戴笠压根没打算放过他,抓完人就把他也扔进了大牢,判了个无期徒刑,家产还被没收。1952年,他在狱中病死了,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这家伙从头到尾就是个棋子,用完了就扔,连点同情都捞不着。 这场饭局看着简单,其实里头门道多得很。戴笠为啥能成功?一是抓住了汉奸们的心理。这些家伙刚从日本人手底下解放出来,急着找靠山,戴笠就扔了个“投诚”的诱饵,他们自己就上钩了。二是利用了汪时璟这张牌。汪时璟在汉奸圈里有点面子,又跟国民党有旧情,天然就是个完美的幌子。戴笠压根没费多少力气,就把人全忽悠来了。 再说狠劲,戴笠这人真不手软。饭桌上笑眯眯敬酒,转头就翻脸抓人,连汪时璟这颗“自己人”的棋子都舍得扔,说明他眼里只有任务,没啥人情味。这招虽然管用,但也让人觉得有点寒心,毕竟连帮他干活的人都没好下场。 这场“鸿门宴”不光是抓了几个汉奸那么简单。它标志着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清算汉奸的决心,也让老百姓拍手称快。华北伪政权那帮人作恶多年,早就该收拾了,戴笠这一手干得利索,算是给民族出了口恶气。不过,这事也有另一面。国民党内部后来也乱成一锅粥,戴笠自己没过多久就死于空难,这场饭局反倒成了他职业生涯的一个高光“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