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担心随着越南、柬埔寨的对美“跪”了,对中国越来越不利,其实大家想多了,特朗普这个时候极限施压,恰恰说明美国未来2个月,反而有可能与中国达成超低的关税,因为美国制造型企业的稀土库存快见底了,仅剩 2-3个月 的供应量。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看看越南和柬埔寨的动作就明白了。 他们确实和美国签了协议,表面上是接受了美国开出的加征关税的条件,但这更像是一种策略,是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找平衡,而不是死心塌地地选边站。 就在越南和美国周旋的同时,它跟中国的贸易额却在去年大幅增长。 很多中国企业把生产线搬到越南,利用当地的条件组装产品,然后再卖回中国或者销往世界其他地方。 越南实际上扮演了一个中间站的角色,经济上和中国的捆绑反而更深了。 柬埔寨也是一样的情况,他们一边应付着美国,一边通过和中国的自贸协定,把芒果、大米这些农产品大量卖到中国,出口量涨得很快。 所以你看,这些国家非常现实,他们清楚地知道,美国的口头承诺远不如和中国实实在在的生意来得重要。 反观美国这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挥舞得挺热闹,但效果并不好。 他不光是对中国,还想对欧盟、日本这些传统盟友下手,结果人家根本不买账,甚至准备好了要对美国进行报复。 这么一搞,美国反而在国际上显得有些孤立。 更严重的问题出在美国国内,高关税直接让进口商品变贵了,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增加了不少,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很大。 美国自己的制造业和农业也因为这场贸易战叫苦连天,企业的利润被压缩,农民的出口订单也丢了不少。 而所有这些问题的核心,都指向了那个最致命的短板——稀土。 美国的制造业,特别是电动车、风力发电和一些高精尖的国防工业,超过九成的稀土都得从中国进口。 现在库存告急,如果供应链真的断了,那对美国制造业的打击将是灾难性的。 中国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才显得很有底气,一方面,中国有庞大的市场和完整的产业链,尤其是和东盟国家形成了非常紧密的经济合作网络,这是任何关税壁垒都隔不断的。 另一方面,中国牢牢掌握着全球稀土的供应主导权,最近,中国还调整了稀土的出口政策,优先满足“一带一路”和东盟伙伴的需求,这无疑是给美国的压力又加了一码。 美国那些科技巨头都急了,不断催促政府赶紧和中国谈。 所以,特朗普政府最近态度开始放软,说之前定的高关税“可能有点高”,愿意坐下来重新谈,这完全是在巨大的内外压力下做出的反应。 说白了,极限施压只是谈判的手段,当发现这招不灵,并且会伤到自己的时候,就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 接下来,就看美国愿意为宝贵的稀土供应,在关税上做出多大的让步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