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再次引发全球关注,这次他把枪口对准了中国,5500亿美金的中国商品被砍得火星四溅。
不仅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也纷纷亮出“反华”大旗,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向美国递投名状。
欧盟对中国的电动车发起反补贴调查,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关税一度飙到218%,日本则在半导体材料上卡脖子。
俄罗斯那句“动手别心软”,听起来刺耳,却也道破了某些国家的龌龊心思。
面对这种狼群围猎的架势,中国真的会束手无策吗?
其实,历史早就告诉我们,把宝全押在美国身上,未必能换来好果子。
英国脱欧时的硬气,最终换来的是经济数据的惨淡;德国嘴上喊着“减少依赖”,但它的汽车工业哪一块离得开中国市场?
韩国当年为讨好美国,火急火燎部署萨德,结果旅游业、零售业哀鸿遍野。
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巨头们,看着自家政府跟最大金主中国叫板,心里那叫一个苦。
中国的底气从来不是靠别人“心软”施舍来的。
十四亿人的超大市场,就是最坚固的护城河。
去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了40万亿人民币大关,韧性十足。
卡脖子?
那就自己造!
芯片、大飞机、新能源…一个个硬骨头啃下来,自主可控的链条正越来越结实。
稀土出口管制一收紧,那些嚷嚷得最凶的国家,嗓门是不是立马小了点?
全球75%的光伏组件、一半以上的新能源车电池,可都打着“中国制造”的烙印。
对付这种拉帮结派的围堵,硬碰硬未必是上策,关键得看清本质。
那些跟风的,多半是慑于美国淫威或是想捞点短期好处。
分化瓦解,各个击破,才是老祖宗的智慧。
经济上深化合作,把共同利益的蛋糕做大,让“脱钩断链”的成本高到他们无法承受。
道理要讲透,把美国为一己私利绑架盟友、祸乱全球经济的真相,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世界听。
大国崛起,哪有一帆风顺?
外部压力,不过是磨刀石。
看清谁是虚张声势,谁是铁杆跟班,保持战略定力,把自己的事做到极致。
自强,才是粉碎一切围堵最硬的道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
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