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9年,当时的江西省省长乘坐周总理的专车前往中南海,毛主席得知后,马上出门迎

1959年,当时的江西省省长乘坐周总理的专车前往中南海,毛主席得知后,马上出门迎接,高兴地大喊道:“大哥”。 邵式平1900年出生在江西弋阳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民家庭。家里穷,但父母硬是咬牙供他读书。1916年,他进了弋阳县高等小学,跟方志敏做了三年同学。方志敏的思想像火种,点燃了他的志向。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跑去街头抗议,反帝反封建,年轻气盛。1923年,他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史地系,在北京认识了陈毅、黄道这些热血青年。1925年,他加入共产党,口才好得让人叫他“无穷大博士”。1926年,他参加反日游行,正赶上“三一八惨案”,被通缉后没法读书,干脆投身革命。 1927年,白色恐怖来了,他回江西跟方志敏一起干。1928年,他们搞了弋横起义,建了赣东北根据地。他用化名“余艳王”带红军,打仗果断,敌人怕他怕得要命,给他起了个外号“邵阎王”。1930年,他当上红十军政委,把根据地管得稳稳当当。1933年,他调到中央苏区,帮着打第四次反“围剿”,第一次见毛泽东。两人聊革命聊得投机,毛主席听他说赣东北的事,挺佩服,后来就叫他“邵大哥”,关系铁得很。长征时,他跟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走,后来跟张闹掰,1936年到了延安。在延安,他干过关中省委书记、陕甘宁公学教育主任,1937年还当了抗大二分校副校长。抗战时,他在晋察冀边区忙活,战后又去东北搞党团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回江西当了首任省长,还做过省委第二书记、中央委员候补委员。 1959年这次见毛泽东,邵式平本来是去北京办事,想着顺便聊聊。他找周恩来,周恩来痛快地给了车。到了中南海,毛主席一听是他,马上迎出来,喊“大哥”,气氛热乎得不行。邵式平汇报了江西的情况,说农业产量涨了20%,工业也有起色,周恩来听着直点头,说老区干得不错。毛主席还跟他提了当年的事,笑着说“邵阎王”这名字真够响。邵式平也说了资源不够的问题,毛主席建议他多听群众意见,自己带头干。这次会面让邵式平带回不少想法。 从北京回来,邵式平在南昌开了干部会,把毛主席的话传下去,自己也干得更起劲。他觉得南昌缺条像样的大路,就定了建八一大道,60米宽,在当时全国都少见。他常去工地看看,跟工人聊聊,确保路修得好。现在这条路还是南昌的主干道,够实用。他还推了昌北科学城,扩展城市,引来不少科研人才。环境上,他把南湖、北湖、东湖连起来,种上香樟树,让城市好看又好住。教育方面,他大力支持建江西师范大学、工业大学、财经学院,给江西攒下了教育家底,人称“教育省长”。农业和工业上,他常跑基层,跟农民工人唠政策,调产量,改善生活。1960年,他跟毛主席反映公社食堂的问题,讲得有理,毛主席听完决定全国撤销食堂,影响不小。他规划城市时老想着未来,改旧路,修江卢路连抚大游堤,交通顺多了。 1965年,邵式平在南昌因病去世,才65岁。江西人听说后都觉得可惜。毛主席说他“对人民是大哥,对敌人是阎王”,这话挺准。他从穷小子干到省长,靠的是实打实的努力和对革命的忠心。他跟毛主席的友谊从革命时开始,一直到新中国建设,两人互相支持,为国家出力。他干活接地气,既管眼前,又看长远。八一大道、昌北科学城这些东西现在还用着,证明他眼光准。他重视教育、农业、城市建设,让江西老百姓日子好起来,得了不少尊重。 邵式平这辈子都在奋斗、奉献。他用行动告诉大家,啥是真共产主义者,啥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他的故事不光是江西的宝,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的财富。现在走在南昌宽敞的路上,享受城市绿化和教育资源,别忘了这位“教育省长”的付出。他的精神还在,激励后人接着干,为了民族复兴使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