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95后女孩患"不死癌症",瘫痪在床,家人放弃让其自生自灭!女孩不认命,坐着轮椅一天打3份工,拼了700多天给自己凑手术费!前前后后做了5次手术,如今女孩逆风翻盘,不仅重新站了起来,还靠自己的努力买了新房,简直堪称奇迹! 她曾是父母口中“多余”的孩子,被男友抛弃,被亲生父母放弃,当医生诊断她患上“不死癌症”,可能终身残疾,治疗费高达四十万时,她卡上仅剩的十五万积蓄,瞬间变成一个笑话。 所有人都以为她会倒下,但她没有,她用700多个日夜,拖着病躯打三份工,独自经历五次高危手术,最终从轮椅上站了起来,还给自己买了套房子。 李菜菜的人生账本,第一页写的不是“出生”,而是“负债”,在台州那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她是个意外,是个“多余的人”。 父母的爱、家里的资源,都明晃晃地绕过她,流向那个小她两岁的弟弟,发烧到三十九度,屋里没人,她就自己挣扎着下床倒水,那一刻她就懂了,这辈子,谁也靠不住,除了自己。 爱,是她从未得到过的奢侈品,情感上的赤贫,是她人生的第一笔烂账。 后来,她靠着做电商美工,勤勤恳懇地攒下十五万,这点钱,是她在城市里唯一的寄托,是她安全感的全部来源,她盘算着,再熬一熬,就能拥有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小房子了。 21年秋天,一张“骨髓炎”诊断书,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座山,医生说,这病是“不死癌症”,纠缠不休,轻则复发,重则截肢,四十万的治疗费,让她的十五万积蓄,瞬间变成了一个笑话。 相恋多年的男友,听说她可能终身残疾,找了个蹩脚的借口,逃了,她打电话给父母,电话那头是毫不掩饰的嫌弃:“这病治不好的,别浪费钱了,回老家养着吧。” 在他们眼里,她从一个“多余”的孩子,彻底沦为了一个“拖累”,那一刻,李菜菜才算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孤岛,身体的剧痛,和心口的冰凉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在出租屋的黑暗里,她问自己:就这样认命了吗?骨子里那股“只能靠自己”的狠劲儿,狠狠扎醒了她。 她用仅剩的钱,买了辆二手轮椅,从此,她的每一天,都像上紧了发条的机器,早晨七点到十点,她是便利店的收银员,微笑着说“欢迎光临”。 下午一点到五点,她在家里的电脑前,敲击键盘写文案,晚上,她还要剪辑视频,常常熬到凌晨, 剧痛袭来,她就死死咬住毛巾,不让自己哭出声。眼泪流干了,擦把脸,继续干活。 她不是在工作,她是在用命换钱,每一分,都是从骨髓里榨出来的,有人不解,问她为什么不“躺平”求助。 她回答得像钉子一样硬:“要么站起来,要么死透。”这话里没有一丝娇气,只有一个被逼到墙角的人,最原始、最凶狠的求生欲。 为了防止血栓,她必须定时翻身,她就用膝盖一点点蹭着墙壁,墙皮被蹭掉了,膝盖磨得血肉模糊。 她收起了所有的脆弱,面对别人的同情或议论,一概沉默,她知道,尊严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一拳一拳打回来的。 在病榻上打着三份工,她还做了一件更狠的事——把自己的挣扎,拍成了视频,她给这个系列取名“重生日记”。 镜头里没有美颜滤镜,没有精心设计的台词,只有她笨拙地从床上爬到轮椅上,只有她深夜里对着电脑的疲惫侧脸,只有伤口换药时,她疼到扭曲的表情。 这份不加修饰的真实,意外地吸引了无数陌生人的目光,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鼓励和加油,汇成一股暖流,成了她这台疯狂运转的机器里,最宝贵的燃料。 就这样,靠着这种近乎自残的方式,她用七百多个日夜,一分一毫地,凑够了手术费,最高的时候,她一个月能挣一万八。 凑够钱,只是第一步,真正的决战,在手术台上,前后五次高危手术,每一次都是刮骨疗毒,医生要剃开她的腿骨,用一把小勺,把里面腐烂的骨髓,一点点刮干净,那种疼痛,是麻药都压不住。 她一个人,辗转北京、上海求医,每一次,都是自己签字,自己进手术室,自己醒来,2023年11月,她迎来了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第五次手术。 医生告诉她,成功率只有25%,李菜菜连一秒钟都没有犹豫,在那份写满风险的告知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如果说之前的挣扎是为了“活下去”,那这一次签字,就是为了“站起来”,她不仅要活着,她还要站着,活得漂亮。 18天后,当她颤颤巍巍地扶着墙,双脚终于重新踏上地面时,眼泪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那不是软弱的泪,是冲刷掉所有苦难的,新生的泪。 出院后,李菜菜扔掉了所有的辅助工具,她的小店生意越来越好,今年一月,她用自己一分一分挣来的钱,在杭州郊区,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小房子。 没有剪彩,没有亲友道贺,这套房子的一砖一瓦,都刻着她自己的名字,浸透着她自己的血汗,它不只是一个住所,是一座她为自己建立的、任何人都无法摧毁的堡垒。 她给自己换了个名字,叫李彩彩,从此,人生只有精彩的彩。 信源:新周刊编辑部.《李菜菜的700天:用命换来的重生》.新周刊,2024年3月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