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刘强东能坐在央视晚会C位已是风光顶点了,可当“京东员工72万人”这个数字砸出来,才真正让人惊掉了下巴——这哪里是普通企业家?分明是扛着几十万家庭饭碗的“超级雇主”!
当别的互联网大佬都在追捧“轻资产”,把业务层层外包,恨不得把员工数压缩到最低时,刘强东却走了条“笨”路:京东坚持直聘员工,签正式合同,给足五险一金。
这做法在精于算计的资本眼里,简直“傻”得冒气。人力成本多高啊!外包出去多省心!可刘强东偏不,他就是要让跟着京东干的人,腰杆能挺直,饭碗端得稳。
看看同行,对比太刺眼:拼多多赚412亿利润,背后是2.3万名员工在支撑;阿里巴巴利润高达1584亿,员工数12.4万;而京东呢?利润414亿,却硬生生撑起了72万人的饭碗!
这账算下来清清楚楚:京东每赚一块钱利润,背后承载的就业人数,是拼多多的几十倍,是阿里的好几倍!这哪里是在做生意?这分明是用利润在“养人”。
难怪有人说,刘强东不是在经营一家公司,而是在运营一座容纳几十万人口的“城市”。
更猛的是,随着京东外卖业务启动,这个数字还在膨胀。业内都在预测,京东员工总数破百万,指日可待。百万员工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百万个家庭的生计直接系于京东一身。这分量,沉甸甸地压在中国就业的大盘子上。
刘强东能坐稳央视C位,靠的不是嘴皮子功夫,正是这72万(即将百万)个实实在在的岗位。
在就业压力巨大的当下,能提供如此海量且相对稳定的工作机会,本身就是对国家和社会最大的贡献之一。
这比喊多少漂亮口号都管用。央视把C位给他,给的是一份对“就业担当”的认可。
有人说他傻,不懂得“轻装上阵”才能利润最大化。
但刘强东的“重”,重得有道理。给员工交足社保,签正式合同,虽然短期看成本高了,但换来的是人心稳、队伍稳。
想想看,一个快递员,知道自己有社保、有保障,干起活来能不安心、能不卖力?
这种稳定性和归属感,是那些依赖外包、人员流动如流水的企业难以企及的。这或许正是京东服务口碑的根基所在。
刘强东和他的京东,用真金白银和百万级的岗位证明了一件事:企业的价值,绝不仅仅体现在财务报表的利润数字上。
扛起巨大的就业责任,让几十万人有尊严地劳动、有保障地生活,这份担当所创造的巨大社会价值,远比单纯追求利润“轻装上阵”要厚重得多,也更值得坐在那个万众瞩目的C位之上。
这72万人的重量,就是刘强东最硬的底气,也是中国实体经济里最踏实的一份力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