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过美国,收拾乌克兰总可以吧。伊朗突然调转方向,对乌克兰发出了严厉警告。乌克兰驻德黑兰代办已经被召见,伊朗对乌克兰“支持美国以色列军事行动”的言行表达了愤怒。 2025年6月底一件看起来“离谱”的事正在发生,伊朗不再只是对准美国和以色列发火,居然直接把乌克兰拽进了中东地缘冲突的漩涡。 乌克兰驻伊朗代办被紧急召见,伊朗政府“严正抗议”,称乌方言论是“支持侵略”、是“挑衅”,还警告将有“严重后果”。 其言外之意就是:“别以为你离远就安全,惹我不爽你也别想好过。” 这不是一句气话,更像是在美伊冲突升级后,伊朗外交系统的一次精准“侧翼打击”,这场看似意外的外交风波,其实背后满是算计。 更关键的是它暴露出一个现实,那就是乌克兰,可能正一步步被推向一个自己根本承受不起的战场。 几天前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接受英国天空新闻采访时,公开称美国和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的打击是“正确且必要的”,还顺带批了句伊朗“正在和俄罗斯联手破坏中东和欧洲稳定”。 这话传到德黑兰立马炸锅,伊朗外交部不仅召见乌克兰临时代办,还公开指责乌方“支持非法军事打击”、“违反联合国宪章”,甚至“变相承认以色列暴行”。 这波操作看起来像是伊朗在找茬,但实际上是伊朗在主动选靶,既然打不了美以,那我就从你这个亲美马前卒下手。 就在6月13日以色列突然发动空袭行动,而美军也是随后紧跟,出动B-2轰炸机和无人机联手打击突袭伊朗多处核设施,其中包括福尔多、纳坦兹和伊斯法罕三大核心实验基地,这几乎把伊朗多年累积下来的核能力打了个底朝天。 伊朗损失惨重,90%铀浓缩能力被摧毁、80%的防空系统瘫痪、几十名高阶科学家和军官阵亡,超过600平民死亡。 6月23日伊朗试图反击,发射导弹袭击美军驻卡塔尔基地,但6枚导弹全部被拦截,当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临时停火”,伊朗也没敢再动手。 但伊朗嘴上答应停火,心里却不打算“就此算了”,然而就在此时乌克兰总统跳出来喊话“打得好”,这就像在一个刚被打得满地找牙的人耳边拍手鼓掌,伊朗岂能不怒火中烧? 这次事件表面上是外交抗议,其实是伊朗策略的一次微调,因为伊朗知道,正面硬刚美军和以军,短期内不现实。 所以就想找个“软目标”立威,既能转移国内怒火,也能在国际上制造牵制,乌克兰,正是这个“合适的替代品”: 毕竟乌克兰是亲美阵营,立场鲜明;而且他们正在消耗俄军注意力,伊朗若加码支援俄罗斯等于打“代理战”; 关键是乌克兰目前防线吃紧,美援减少,处在“能打但不敢再分神”的状态。 所以伊朗释放的信号很清楚:你可以选边站,但别站得太高调,要不然就别怪我动手。 伊朗会不会真对乌克兰动手?短期内大概率不会直接开战,但“间接反击”非常可能启动。 伊朗目前已经向俄提供大量“见证者-136”自杀无人机,这些“小摩托”虽然造价低、杀伤有限,但专克乌克兰防空系统,只要伊朗一声令下,这些无人机就能像潮水一样扑向乌军阵地。 而且伊朗可能效仿朝鲜模式,抽调部分陆军进入俄控乌东前线,哪怕只是象征性驻军,也能制造心理压力。 如果真形成“俄朝伊联军”,乌克兰将面临三线压力:东线俄军、北线白俄、后线伊朗技术支援。 不过乌克兰现在最怕的反而不是伊朗,而是美国的“分心”。 美军为了应对中东战局,已经把2万枚反无人机导弹从乌克兰预定库存中抽走转运中东,同时驻韩美军的“萨德”“爱国者-3”系统也悄悄调往中东,以色列的库存防空导弹也因特朗普冻结军援而停发。 这意味着乌克兰防空能力直接下降40%,在面对俄罗斯导弹和伊朗无人机的时候,等于穿着破雨衣上战场。 乌克兰本来就已经在“弹尽粮绝”的边缘,如今盟友资源再被中东战场分流,泽连斯基的处境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进退失据。 这场伊朗“怒怼乌克兰”的外交风波,听起来像个小插曲,实则是中东与东欧两个战区开始产生“跨区联动”的信号。 伊朗打不了美国,就从它的小伙伴下手,俄罗斯陷入胶着,就靠伊朗和朝鲜帮忙,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中东,乌克兰却成了被削资源的“次要战场”。 这是一场代理人战争的链式反应,正在把本来就复杂的地缘政治,搅得更乱。 也许我们该问一句,当世界所有冲突都开始“互相借人、互相借刀”时,谁才是真正的受益者?又是谁被当成了棋盘上的弃子? 泽连斯基或许该明白,外交上哪怕只是一句“站错队”的表态,也可能引来一场不该属于自己的风暴。 而伊朗的这一招,也许正是提醒所有人:地缘政治永远不是谁对谁错,而是谁能承受代价。 参考资料: 伊朗:如果乌克兰继续挑衅,将产生严重后果 2025-07-01 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