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竞选人李在明在竞选演讲中大胆发表了一番引人注目的言论,他直言不讳地说:“中国的台湾关我们什么事?感谢中国友好,和平相处。”这番话一经发表,迅速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李在明是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的候选人,支持率一直领先,不过,他的这番表态可不是临时起意,而是长期以来的外交理念体现。
早在2023年,他就公开批评时任总统尹锡悦介入台湾问题的言论,警告会导致“难以承受的外交恶果”。今年3月的竞选集会上,他再次质问尹锡悦政府:“为什么要去招惹中国?台湾问题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他的核心观点很明确: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韩国没必要掺和,与其在国际争端中选边站队,不如专注发展自身经济,维护与中国的务实合作。
不过,李在明的这番言论在韩国国内却引发了激烈争议,在5月18日的首场电视辩论会上,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金文洙和改革新党候选人李俊锡联手对他发起攻击,指责他的言论“过于亲华”,甚至暗示这会损害韩美同盟关系。
金文洙声称,从美国的立场来看,李在明释放的信号“令人震惊”,李俊锡则质疑,如果美国在朝韩冲突时袖手旁观,韩国该怎么办。这些批评背后,其实反映了韩国政坛长期存在的“亲美”与“务实对华”两种路线的斗争。
尹锡悦政府执政期间,采取了明显向美国倾斜的外交政策,甚至在台湾问题上发表不当言论,导致中韩关系一度紧张,而李在明的表态,实际上是对这种“一边倒”政策的反思和纠正。
面对围攻,李在明的回应相当强硬,他强调,外交决策必须以韩国的国家利益为核心,而不是盲目追随美国的立场。他指出,韩美同盟固然重要,但韩国也需要妥善管理与中俄的关系,不能将所有筹码都押在一边。
他还援引数据称,中韩贸易占韩国总出口额的28%,半导体产业对华依存度高达63%,若完全倒向美国将导致每年至少损失120亿美元。这些务实的分析,实际上戳中了韩国经济对中国市场的深度依赖这一现实。
有意思的是,李在明的言论虽然在韩国国内引发争议,但在部分选民中却获得了支持,最新民调显示,他的支持率虽然有所下滑,但仍以46%的优势领先,而金文洙的支持率为32%。
这说明,尽管保守派媒体如《朝鲜日报》批评他存在“亲中倾向”,但多数韩国民众更关注经济利益和国家发展,而非意识形态对抗。此外,李在明提出的修宪主张,包括总统四年连任制和分散总统权力,也吸引了不少希望政治改革的中间选民。
从国际层面看,李在明的言论符合中国的一个中国政策,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外部势力干涉,虽然中方并未直接回应李在明的言论,但他的立场显然有助于缓和中韩关系。
相比之下,尹锡悦政府此前在台湾问题上的不当言论曾导致中方召见韩国驻华大使并提出严正交涉,李在明的表态,可以视为韩国政治人物在对华政策上的一种纠偏。
当然,李在明的“亲华”标签也给他带来了现实风险,据韩国警方透露,近期有人针对他发出暗杀威胁,警方已对他提供24小时高级别保护。这反映出韩国国内亲美势力对他的强烈不满。
不过,李在明并未因此退缩,他在辩论中再次强调,韩国不应因大国斗争而盲目选边站队,而应争取战略自主权。
总的来说,李在明的言论既是对韩国外交政策的反思,也是其竞选策略的一部分,如果李在明成功当选,韩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可能会更加谨慎,中韩关系也有望迎来缓和的契机,但无论如何,他的言论已经成为观察韩国政治生态和东北亚地缘政治的一个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