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杨虎城的女儿杨拯陆在婚礼前夕神秘失踪,数日后,在严寒的冰雪覆盖下,终于找到了她的尸体,看到她怀里的东西,在场所有人无不动容落泪。
1958年9月的最后几天,新疆三塘湖盆地刮起了刀子般的寒风,有个叫杨拯陆的年轻姑娘,本该在这个月穿上嫁衣办喜事,却永远留在了这片戈壁滩。
当找到她的时,她的手指头深深插进冻土里,怀里死死护着一卷地质图纸,那图纸上连个泥点子都没沾上。
她出生在西安事变后的第5天,父亲杨虎城将军给取的名字里带着"拯陆"二字,意思是拯救大陆。
可她在襁褓时就没了爹娘,跟着外婆东躲西藏过日子,5岁踩着板凳给全家人烧饭,8岁能抡斧头劈柴火,别的孩子还在唱儿歌,她早早就学会了操持家务。
1953年考大学的时候,城里姑娘都抢着报师范、学医,杨拯陆倒好,直奔西北大学石油地质系。
那时候国家刚成立,听说搞建设最缺石油勘探人才,她连眼皮都不眨就选了这条最难走的路。
毕业分配时,同班同学都往大城市跑,她偏要往新疆戈壁滩钻,有人劝她:"你爹是抗日名将,留在西安没人会说闲话。"她摇摇头,在志愿书上写下了"新疆"两个大字。
再看三塘湖,连野兔子跑过都能扬起二里地的灰,夏天太阳能把人晒脱皮,冬天西北风刮得帐篷直打摆子。
1955年刚到勘探队,她就成了117队代理队长,20出头的姑娘,带着一群糙汉子翻山越岭,扛着测量仪器往没路的戈壁里闯,老工人们起先不服气,后来看见她光着脚板趟冰河测数据,全都闭了嘴。
眼瞅着要办婚礼了,突然来了紧急任务,未婚夫谢宏把结婚请柬都写好了,杨拯陆却主动请缨带队进三塘湖。
临走前小两口蹲在帐篷门口说话,姑娘说:"等做完这趟活,咱们好好办场酒席。"小伙子抹了把脸,硬是把眼泪憋了回去。
9月25日那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杨拯陆带着队员张广智去收最后一批测量数据。
走到半道发现少了个资料包,里头装着三天测量的原始记录,张广智要跟着回去找,杨拯陆摆摆手:"你先把仪器送回营地,我脚程快。"谁也没想到,这一转身就是永别。
后半夜刮起了白毛风,雪花裹着砂石往人脸上砸,等搜救队找到人时,杨拯陆的身子已经冻成了冰疙瘩。
她面朝营地方向跪趴着,十个手指头插在冻土里,怀里那包图纸用油布裹得严严实实,揭开来看,字迹很是清晰,在场的人都红着眼眶,谁也没敢哭出声。
那张用命换来的图纸,后来成了三塘湖油田开发的重要依据,1982年,中国地质学会把盆地里的关键地质构造命名为"拯陆背斜",这是行业里顶金贵的荣誉,不是大学者就是大功臣才配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