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跟随蒋介石逃到台湾的60万大军,大部分都是未成家的青年,为了解决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导致的一系列问题,蒋介石连出三个“昏招”。 这60万人里,十有八九是没成家的小伙子,年纪轻轻、血气方刚。你想啊,这么多光棍挤在一个小岛上,一天训练、两天巡逻,三天之后就开始憋得慌,闹腾得不行。洗衣服的女人被调戏、姑娘洗澡被偷看,连当地人见着穿军装的都绕道走。 老蒋一看,形势不妙。你说让这些人整天闹事也不是办法,反攻大陆的戏码一时半会又唱不下去,得想个法子给他们“消消火”。 一开始他还画大饼,哄士兵说:“等我们打回大陆,分田分地娶媳妇!”可这饼太假,谁信?朝鲜战场上,美军被志愿军揍回三八线,兵们都知道,这仗八成打不回去了。 眼瞅着士气低落,乱象丛生,蒋介石一拍脑门,居然从日本人的老路上找了灵感。你猜怎么着?他仿照“慰安所”搞出个“军中乐园”,对外美其名曰“特约茶室”。 这“茶室”你别听名儿文雅,实则就是给士兵解决那点生理需求的地方。门口种着玫瑰,屋里铺着双人床,墙上贴着影星画报,门框挂绿灯——要不是挂了个“茶”字,谁都能看出来是干啥的。 兵进茶室得买票,军官是红票,士兵用绿票,价格翻几倍。想进去,还得排队等灯亮——哪个姑娘房间绿灯亮了,就能进门“服务”。最抢手的姑娘,一天得接二十来个兵,身子吃不消就被踢出去自生自灭。 这“军中乐园”,虽说听起来荒唐,但在当年还真成了“稳定军心”的工具。光是金门,就开了十几家茶室,天天人满为患。最有名的,是台北圆山饭店旁边那家“831”,最火那阵子,养着六十多个姑娘。 这一群姑娘的来头也都让人心酸。有的是家里穷,被亲爹妈卖进来的;有的是为了救病重弟弟,自愿“卖身”;还有蹲大牢的女犯人,被监狱长拿“减刑”当诱饵哄出来干这行的。她们进茶室后只有编号,再没人记得她们叫什么。 茶室开了三十多年,最后竟是因为一个美国记者的偷拍才被揭了老底。1987年,那记者拍下“特约茶室”的内幕,照片登上国外报纸,国际社会一片哗然。台湾当局顶不住舆论,1990年被迫下令关闭所有茶室。 那些姑娘的命运也就此了结,有的病死,有的穷死,能善终的没几个。士兵中有人染病,不敢声张,回家把病传给了老婆,祸害了一代人。 如今,金门还剩几间“特约茶室”的旧屋,成了展览馆。墙上的照片早撤了,什么“服务三军”的对联也不见了,只剩几盏生锈的绿灯,和几张发黄的门票,在风里沙沙作响。 前几年,当地要拆这破房子,几个白发苍苍的老兵拄着拐杖去拦推土机,说:“别拆,这房子是我们青春的一部分。”可真要问他们青春里记着啥,一个个又吞吞吐吐说不出口。 倒是庙里的老和尚,看得透彻,说了一句:“作孽的房子是该拆了,可拆了房子,就能拆掉人心里的伤疤吗?” 展览馆外,后院那丛野玫瑰年年开得艳红,就像当年姑娘嘴上抹的胭脂,浓得化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