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湘西雪峰山会战,19岁的杨志道在大雨中混战分不清敌我,机枪不能打,他操起步枪快速上好刺刀。 到了4月17号这一天,杨志道跟着74军51师,接到了守雪峰山的命令。他原先在连部当个跑腿的小通讯员,后来干脆上了前线,当上了轻机枪手。为啥这么拼?还不是因为老家漳州被日军炸得稀巴烂,心里头那恨啊,跟种子似的生根发芽了。战场上的日子可不好过,饿肚子、累成狗,还得时刻提防着敌人的子弹。一天就吃两顿,不是米饭就是干粮,冷水灌灌肚子就算数了;站岗放哨,稍微有点空儿,眼皮子就得赶紧合上养养神。就算这么苦,杨志道也没闲着,天天琢磨着怎么多干掉几个鬼子。第22天,那场大雨简直就是局势的催化剂,让情况嗖的一下就恶化了。一个新兵蛋子,举着把伞在雨中晃悠,结果成了日军的活靶子,引来一顿炮轰,十几号人眨眼功夫就躺地上了。日军一看机会来了,立马冲锋,阵地眼看就要守不住了。这乱战里头,敌我都分不清,机枪也不敢瞎开,只能靠步枪和刺刀硬扛。杨志道眼疾手快,抄起中正式步枪,刺刀咔嚓一装,直接冲向敌人。面对那些大块头、装备好的日军,他愣是一点儿不慌,身手敏捷,力气也大,刺刀嗖嗖地往敌人胸口扎。一来一回,干掉了俩日军,但眼看着更多战友一个个倒下。到最后,整个突击队就剩下6条汉子还活着。 援军一到,杨志道就开始收拾战场,把重伤的战友背下山,用白布把牺牲的兄弟包好送到山脚。他们在那儿立了块碑,纪念这些连名字都没留下的英雄。杨志道因为高烧五天五夜,跟部队走散了,还好新连长派人把他给找回来了。这一战打得漂亮,他直接从二等兵升成了副班长。 雪峰山战役是赢了,但代价可真不小。74军51师跟日军缠斗了26天,灭了敌军小一万五千人,自己也伤亡惨重。战后,鹰形山被改名英雄山,弓形山上还建了个龙潭陵园,缅怀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杨志道退役后回了老家,种地过日子,到了晚年还在漳州过着平淡的日子。他的故事,那可是段不能忘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