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30年钻透深海,中国“海牛之父万步炎:从被嘲笑到世界纪录保持者

在湖南科技大学的实验室里,有一位满头白发的科学家,他笑称自己的白发是“大海的馈赠”。他就是万步炎,中国深海钻探技术的领军

在湖南科技大学的实验室里,有一位满头白发的科学家,他笑称自己的白发是“大海的馈赠”。

他就是万步炎,中国深海钻探技术的领军人物,一个用30多年时间让中国从深海勘探的“跟跑者”变成“领跑者”的人。

1992年,万步炎在日本做海洋技术研究,表现优异,日方想用高薪留住他,甚至略带轻视地说:“你在中国人里算优秀的,但你们中国人整体不行。”

这句话刺痛了他。

一年后,他拒绝高薪,毅然回国,立下誓言:“中国落后于人的地方,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1999年,中国大洋协会面向全国招标研发深海钻机,当时国内连最基础的深海钻探技术都没有,国外设备垄断市场,租一台老旧钻机一天就要8万美元,还经常颗粒无收。

万步炎带着团队接下了这个任务,他说:“5年内,我们一定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深海钻机!”

没人相信他们能成功。

当时国内连深海钻机的动力系统设计都是空白,专家们觉得能跟着国外技术走就不错了。

但万步炎偏不,他决定用陆地上的液压系统改造后用于深海,这在当时是颠覆性的想法。

他自学机械设计、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编程,边学边干,试验、失败、再试验……

2001年,第一台样机终于出炉,可上船测试时,发现船的实际承重比说明书少了2.5吨,样机根本下不了海。

团队几乎崩溃,但万步炎没放弃,又花了两年时间重新设计,让机器成功“瘦身”。

2003年夏天,中国首台深海钻机在海底下钻0.7米,打下第一个“中国孔”,取回了矿石样本。

那一晚,很少喝酒的万步炎喝醉了,他说:“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从0.7米开始,他带领团队一次次刷新纪录——2米、5米、20米、60米……

2015年,“海牛Ⅰ号”在3000米深海下钻60米,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

但万步炎的目标不止于此。

当时,全球只有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能勘探可燃冰,但他们的技术无法全程保压取芯。

万步炎决定做一台能全程保压取芯的钻机,彻底打破国外垄断。

“海牛Ⅱ号”有上万个零件,每个都必须分毫不差。

团队尝试了上百种方法,试验26种材质,终于在2021年4月7日迎来终极考验——在南海2000米深海下钻231米,打破世界纪录,并成功保压取到可燃冰。

那一刻,万步炎流泪了。

30年,从跟跑到领跑,中国深海钻探技术终于站在世界之巅。

但科研路上并非一帆风顺。

2021年一次海试中,“海牛Ⅱ号”的关键设备——进口绞车突然损坏,钻机悬在1000米水下,上不来也下不去。

联系丹麦厂家,对方说修不了;找国内代理,也无能为力。

台风即将来袭,如果48小时内修不好,只能砍断缆绳,放弃价值几千万的设备。

万步炎不甘心,带着团队奋战30小时,硬是用液压系统替代损坏部件,在台风来临前两小时把钻机救了回来。

他说:“我们要像海牛的钻头一样,钻透一切困难。”

如今,“海牛”系列已完成2000多次海上钻探,勘探20多座国际海底矿山,为国家争取海洋权益提供了关键数据。

万步炎还培养了8名博士、42名硕士,他说:“我总有干不动的一天,但事业要有人接续。”

2023年,他被评为“时代楷模”,站在全国两会“代表通道”上,他自信地说:“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一定能做到;别人没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也可能先一步做出来!”

如今,“海牛Ⅲ号”已启动研制,目标直指更深的海底。

万步炎的梦想,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