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辞》粗译及理解(二)

三余文心 2023-12-25 11:19:47

接着上篇系辞理解。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简译:天、地、人阴阳变化的法则就在六爻的变动之中。

注:三极为天、地、人,三极之道也,这个“道”不是修道之道,是“法则”的意思。《易》中的卦象,大原则是从象数来的,是科学的。到周文王,尤其到了孔子写的心得报告中,才把《易经》的道理,拉到人文哲学上来,后来就成为儒家思想的根源,而形成中国文化的正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简译:君子平常所居而安得了心,只要看《易经》变化的次序就够了;文王所著的这本《周易》,每个卦下面所讲的道理——卦辞,懂了以后,透彻了它的道理,就快乐了。

注:因为卦的变有一定的次序,而且依照《易经》的法则,宇宙万事万物随时在变,但不是乱变,是循一定的次序在变,所以懂了《易经》,人生一切的变故来了,第一知道自己怎么改,第二知道变到什么程度了,都可以真的安贫乐道度光阴。变的当中,一变就有动,一动就有变,那么在动与变的结果,有好有坏,有吉有凶。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简译:所以君子懂了《易经》后观其象研究文王的思想创出自己的思想,在变动中观察动所产生变化的现象,而进行占卜推演。

注:古代用骨头卜卦,把骨头用火烧后,看上面所裂成的纹路定吉凶,这是卜。卜的方法很多。占是用数理来推定结果。筮是《周易》以后的卜卦方法,用筮草的一定数字来卜卦。以现代来说,庙里的抽签,看签诗,近于筮。

“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简译:因此懂了《易经》的道理,以此道理做人,动静都看准了,一定是万事顺绥,大吉大利,有好无坏。

注:这个“天”并不是另外一种力量,只是自己的心。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

简译:彖辞是用来解说现象的,爻辞是讲变化的道理。

注:卦辞是讲卦德与卦情。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简译:吉凶是说明得失情况。烦恼险阻是说明有小的问题。平安无事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善于反省自己的错误,加以改正。

注:无咎,翻成白话就是“没有毛病”,但并不等于“好”,而是在进退之间要注意。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简译:高贵与下贱与所处的位置有关。不管大卦小卦都是卦,都是一个现象。吉凶悔吝存在于文字的记载。烦恼和险阻的状态已经到了吉凶的界限了。在变动中平安无事的时候,要知道忏悔改过。

注:这五点是卜卦时用的,也包括了人生哲学的大原则。卜卦,当知卦的本身没有好坏,好坏只是两个因素,时间对,位置对就好。人的智慧、学问、体能都是不平等的,但是人格是平等的,物是不能齐的,但是本体是齐的。文字代表人的思想,吉凶悔吝在于各人的观念,各人的看法。觉察到事情有点烦恼处境有点困难,这个时候就要小心,因为它已经到了吉凶的界限了,如果我们谨小慎微,找到毁吝的要害所在并加以改正,结果可能由毁吝变成无咎,乃至变成吉。人生没有绝对不犯错的,要知道忏悔反思自己的过错并加以改正。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简译:因此卦象有大有小,卦辞有险有易,爻辞、彖辞、卦辞、象辞这些文辞都说明了卦的变动情况。

注:“之”就是“到”,卦到了那里就是“卦之”,譬如乾卦,如果初九爻变了以后,成了姤卦,这就是乾卦的“卦之”。

“易为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简译:《易经》的文化思想是宇宙的大原则,所以能够包含天地间所有法则。

注:中国过去在科学上,以天文法则看天象的演变,就是天上的气候、宇宙气象的演变有一套法则之外,我们的文化,也还没有找出孔子所说“易为天地准”的道理。所以我们推崇《易经》,也不要推得那么高。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简译:画八卦抬头观察天文现象,俯身看地文之理,就知道阴阳两面的原则。

注:现代科学界的思想,的确承认另外有一个有生命的世界的存在,而且大家还在寻找这另一世界,这就是《易经》上的“地理”,不是学校课本中的地理,也不是我们古老的看风水的那个堪舆术的地理,而是地文之学。幽明之构成,幽是看不见的一面,是阴面;人能看得见的,是光明面,是阳面。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简译: 生与死循环往复,死是生的开始,死生的道理就是这样。

注:所谓“生者寄也”,活在世界上,像住旅馆一样,活一百岁,不过暂住一百年。生命来了像早晨一样都起来了,死了像到晚上,都休息了,如同他的开始,回去了又是回到那个地方,死没有什么可怕。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简译: 精与气聚集形成物形, 精气消散则造成由生到死的变化,由此知道鬼神的情形与状态。

注:精是生命的能,气形成物的实体。精与气是一阴一阳,具体为阴,无体为阳,阴阳结合成物。“精气为物”讲物质的道理,“游魂为变”讲精神的道理。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简译:《易经》法则与宇宙法则相似,所以人类提出来的任何学问都不能违反《易经》所提出来的法则,超不出《易经》的范围。

注:天地就是宇宙、太阳、月亮的运行,有一个固定的法则。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简译:充满智慧对万事万物的原理无有不懂,然后无论做什么职业都可以达到救世救人的目的,因此就不会有错误。

注:如果欲济世救人,就要很大的学问,大学问的原则,就在《易经》。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简译:宇宙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但它是有规律的,知道自己,也知道天命,永远是乐观的人生,就没有忧愁。

注:旁行就是旁通,也是错综复杂的“错卦”,例如大家坐在这里,只要其中任何一个人动了,都会影响每一个人互相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旁通。流是散的意思。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简译:坚守自己的立场,然后人生的修养走仁道,以仁修养,才能爱人、爱物。

注:以五行来解释,土者中央也,土是中心,人要有中心思想。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简译:《易经》的学问包括了天地宇宙的变化,万物的成长都是走曲线,明白了白天黑夜的道理就知道了《易经》的大学问,所以宇宙生命主宰的功能无所在,也无所不在,宇宙的变化法则也是没有固定的。

注:老子“曲则全”告诉我们不要走直路,走弯路才能全,处理事情转个弯就成功了。我们的原始文化中,生命的主宰,宇宙的主宰没有宗教性的观念,对天人合一的那个东西叫作神,西方哲学称作宇宙万物的“本体”。

1 阅读:131
评论列表
  • 2024-01-12 20:16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其实易传是结绳记事与易之以书契过渡时期,被言者记载下来的,关于伏羲始作八卦,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神农继承发展。八卦是结绳记事的软系统,没有八卦是无法结绳的。因此需要以结绳记事去看易传。当然也不可缺少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