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杂说》之基础(二)

三余文心 2023-12-22 16:14:10

“天行健”中的“行”表示运动,五行文化中,宇宙间运动的能量有五种性质:金、木、水、火、土。和卦一样,五行是种符号,并不能按字面理解,“金”不是黄金,“水”也不是喝的水。金,凡是坚固的都是金;木,代表生命的生发之能;水,代表流动性,川流不息的作用;火,代表热能;土,表示地球本身。

五行之间相互变化,这种变化名为生、克。生克是阴阳方面的说法,在学术思想上,则为祸福相倚,正与反,是与非,成与败,利与害,善与恶,一切都是相对的,互相生克。

五行方位图

*图中的方位,是以《易经》的方位为准,不是现代画地图的方位

十天干图

和前面五行的方位图案配合起来,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形成十天干图。

十二地支

天干的阳配地支的阳,天干的阴配地支的阴,阳配阳,阴配阴,依照次序轮流配合,完全相互配合,刚好满六十个相配,成一周期,又从甲子开始,所以名为六十花甲。

所谓冲,是二十八宿在黄道面上,走到太阳这个角度来,叫作冲;与太阳的方向相反,这就叫作合,从圆图上看,立场相等就是合(如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为日、未为月之六合,在十二地支中,还有两合、三合,等等),冲就是阻碍。

地支是天文上黄道十二宫的代名。所谓“宫”,就是部位;所谓“黄道”,就是太阳从东边起来,向西方落下,所绕的一圈,名为黄道面。这种黄道面,每一个月都不同。如我们晚上看天象,每一个星座,从东方出来,共有二十八星宿,而这二十八宿,在黄道面上,每个月的部位也都不同;于是依据这个现象,抽象地归纳为十二个部位,用十二个字来表示。

纳甲

把天干与地支配合成一图,即所谓的纳甲。

由前面的圆图再配上八卦,用先天伏羲八卦图的位置纳甲,为乾纳甲、坤纳乙、艮纳丙、兑纳丁、戊己在中间,震纳庚、巽纳辛、离纳壬、坎纳癸。

十二辟卦(又名侯卦诸侯之卦)

现在再看一年十二个月,六阴六阳的表——即十二辟卦,代表一年气象变化的大作用。

拿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作比方,中央的是天子,坐镇各方的是诸侯,大诸侯镇守十二方,来说明这十二个卦的位置和性质,第三圈是地支代表月份,第四圈是中国音乐名词律吕代表气候的变化,第五圈是二十四个节气。

一年当中,分十二个月,这十二个月,一半是阴,一半是阳。以一天计算,同样一半是阴,一半是阳。以每天的子、丑、寅、卯、辰、巳六个时辰,亦即深夜的十一时零分零秒至次日上午的十时五十九分六十秒是阳,而午、未、申、酉、戌、亥六个时辰,亦即上午的十一时零分零秒至夜间的十时五十九分六十秒为阴,这是我们中国古代的科学。

“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是十一月开始,卦象是复卦,上面都是阴爻,代表寒冷,一阳生,从地底的功能发生来,由阴转阳。夏至一阴生,五月开始回收了,地球又开始吸收太阳的能量进来了。

地球吸收太阳和宇宙的功能原是这样的:夏至一阴生以后,开始渐渐吸收宇宙的能量,一直到冬至吸到地心,在古代是说阳气下降到地心,到了冬至才开始渐渐外放。我们从井水的情形就可以知道,夏天的井水是凉的,冬天的井水是温的,就是因为地下有阳气。

所以我们中国人吃东西,也是依照宇宙的法则来的,冬天可以吃冰淇淋,吃太凉的东西也没有关系,因为胃的阳能内敛,夏天外面热得很,而阳能向外放射,里面是空的、是寒的,所以不吃冷的,因此中国人以前空腹不吃水果,饭后也不吃水果,一冷一热,慢慢易出毛病。到了十一月,阳气重新生起来。中国人冬至进补,因为这时消化力特别强,补品吃进去,营养容易吸收。

十二辟卦在乾坤挂上的道理,我们可以将它定名为“生命变化的规律”。现在用十二辟卦说明如下:从人类的生命历程来看,乾卦是自母亲怀孕起,到婴儿生下来,都属于乾卦,为完整的生命。开始变了以后,成为天风姤卦,这是从内卦第一爻开始变起,一阴来了,就人生历程来说,这是女性的十四岁,二七一十四。十四岁在女性生理上会有很明显的变化,但男性是以八为一个单元来计算,是十六岁,男性十六岁也会有变化,不过不及女性的明显,这也就表明了男性在一点上的不聪明。男性在十六岁以前,生命未进入后天,还是完整的,到十六岁以后,男性的乳头会有几天胀痛,这就等于女性的天癸至是一样的。以女性为标准,三七二十一岁,又一阴生长,是天山遁卦,四七二十八岁为天地否卦,这样每七岁为一个阶段,变一个卦,到七七四十九岁以后,这生命换一生命,为更年期,男性则七八五十六岁为更年期。

上面这一个十二辟卦图,乾卦慢慢转为坤卦,再由坤卦慢慢转为乾卦,就说明“乾坤,其易之门邪”的道理,先要把乾坤两卦的变化研究清楚。

1 阅读:7